第203章:六旬老太穿红楼,改造全家不用愁(83)(第2页)
经此一事,京城诸勋贵再次看清了贾府,即便无掌权之臣,在帝王心中的分量依旧不容小觑。
一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家族,态度悄然热络起来。
以至于四月底,荣国公府庶长女贾悠宜出嫁的时候,盛况非凡。十里红妆的盛况令京城侧目。
一个庶女尚得如此厚待,众人对贾府其余几位待字闺中的小姐,更是高看了不知凡几,各种应酬接踵而至。
曲乔不喜应酬,张氏身怀六甲,王氏心思全扑在膝下一双儿女身上。
往日好静的宁氏,只得带着伶俐能干的儿媳杨氏四处走动。
杨氏不负众望,几次宴会下来,便将各家亲疏远近、规矩门道摸得通透,赢得贾府女眷上下一致赞誉。
贾珍为此尾巴都快翘到天上,没少被贾敏、贾瑚几个打趣。
转眼间,京城便笼罩在六月流火般的酷暑之中。
然而,比天气更热的,是京城里沸沸扬扬讨论的一件大事:
由荣国府嫡女嘉禾郡主主持、得圣上亲旨敕建的“济民女子书院”,终于在西郊落成,择吉日开馆了!
“你们不知道吧,这女子书院,是嘉禾郡主一行人,用杜绝天花的法子换来的,陛下感念她们一干女子为国为民,特批建成的!”
这样大的日子,小商小贩们最为敏感,自发的挑了各种吃食玩意儿准备在书院门口摆摊。
可等她们结伴到了地方,却都傻了眼。
只见书院门前,一条可容四辆马车并行的宽阔大道笔直延伸,道路两旁,竟已建起一排排灰瓦白墙的三层小楼。一楼门楣上,各类商号招牌清晰可见。
仔细瞧去,从绸缎庄、文玩铺到茶肆、食坊,竟皆是女子经营的买卖!
掌柜娘子、跑堂伙计,清一色皆是女子。她们举止大方,笑语盈盈,自成一道别样风景。
“咱们应该打听清楚再过来的!”一个推着馄饨摊子壮实妇人有几分沮丧。
反而是她旁边的年轻媳妇踩着脚下平滑道路新奇不已,给馄饨老妪八卦道:
“听闻这是贾府老爷们研制出的新材料,专门修路建房用的,我娘的哥哥去年就随着宁国公府老爷在京郊修路,已经马上要修到东阳门儿喽!”
旁边有知晓内情的人立刻附和:
“可不是呗,起初还以为是服徭役,谁都不想去,谁想竟发工钱!吃得比农忙时还好,我们村东头的混子,就靠着修路盖了房,还讨上了媳妇,如今日子美着呢!”
众人七嘴八舌,话题又绕回到女子书院上。
有人提起书院未建成时,京城便流传着“某某夫人十年无子、一朝得孕”、“某某老夫人枯木逢春、健步如飞”的奇闻,早已为这座以“天花之功”换来的女子学院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