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第二十五章 离奇失踪
绿皮车有着和高铁飞机截然不同的体验,后两者迅速、便捷,对于出差人士而言是上上选择;前者更适合以慢下来的心态去体验,更有与人气地气相交融的感觉。
当然,绿皮车更便捷的作用是在乘客的东拉西扯中套取有用信息。这趟车终点站林朔,此时留在车上的乘客也大多是林朔的本地人。此时此刻,贯会跟人打交道的司泉就正在参与在下铺热火朝天的讨论中。
“现在都不容易,我看年轻人一个个跟被吸干了精气神一样。”司泉接过对面铺递来的瓜子嗑,主动打开话匣子。
“说的就是,我女儿现在在北京工作呢!”体型丰腴的中年妇女拎着一袋瓜子,谈起儿女,她有许多话题,“现在孩子工作多累啊!大城市房价又高,生活成本又高,我还想着五一她能回来我给她好好补补,要买不上票我就和她爸去北京看她…”
“我家小孩就在林朔,在公安上,加班归加班,但离家近,也好。”另一个年长些的男人回应道,“孩子们都不容易,就前两天,他们单位凌晨两点多让他回去处理个啥事儿,都不容易啊!”
“公安上的?”中铺的女人原本在看手机,闻言也探出一个头,“那你儿子肯定知道那个失踪案是怎么回事吧?”
“啥失踪案?”
这种话题向来吸引人,上铺正坐在窗口吃泡面的、躺在床上塞着耳机的两个人闻言也跟着停住了手下的动作。
“我儿子什么都没提。”男人连连摆手,“这种事情在他们那儿肯定要保密,说多了有影响。”
“嗨,随便聊聊天嘛,谁又不会嘴贱举报出去。”中年女人顺势递给司泉一把花生,“我听说,说是失踪的人都死了,上个月失踪的高中生前两天才找着,就在那个林度水库。人都泡烂了,惨不忍睹!”
“什么失踪?”司泉听得两眼放光,还没忘了给一旁的大江使眼色,“是不是我听说的那个?”
大江在一旁沉默——在套话这方面,司泉很有一套。如果贸然又直接地询问,这几个人大概率讳莫如深,要么也不会把自己知道的信息说出些什么。
但如果告诉他们自己也了解一些,那他们一定会本着交换信息的想法说更多。尽管司泉对林朔失踪一事毫不知情,但他这么一说,几个人的目光便又纷纷落到了他身上。
“你听说什么?”有好事者发问。
“我听说的也是学生失踪,不过说是被人拐走的。”司泉煞有其事回答,“说是拐卖,咋现在还死人了?”
“就是,我也觉得是拐卖。”旁听者点头,“隔三差五失踪一个,要都死了人还了得,要是死人,公安早就把这列为大案要案查个底儿朝天了。这老哥儿子在公安上都没透露半点风声,那指定不是谋杀。”
“不见得!”吃泡面的上铺反对,“我妈单位一个同事去年就失踪了一段时间,后来人回来了,也没受什么伤,但精神就不正常了,整个人变得痴痴傻傻的。去医院查,身上一点伤都没有,拍Ct,做检查什么事都没有,北京上海那些大医院都去查过了,没说脑子里有什么病,但人就是疯了!天天坐在家里盯着墙看,谁跟他说话都说他见鬼了。”
“这是封建迷信。”
“不好说,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中年女人讳莫如深,“我们家隔壁就是个信神信教的,一到晚上他们家就点一排蜡烛,灯也不开,那个蜡烛还是红的,瘆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