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第 34 章
月洞门后,便是人潮拥堵的灵签堂。
初入洞门,先是一间宽敞院落,门下铺着整洁的青石板,石板一路蜿蜒出一条青石路,通向一座四方堂屋。
院落中央的位置,一株高大古树巍然矗立,树冠层层叠叠似绿云低垂,在树下遮蔽出一大片浓密的阴影。
在古树的枝桠上,密密麻麻地系满了数不清的红绸带,满树的红绸正随风轻摆着。
绸带长短不一,有新有旧,将枝头压得沉甸甸地下坠。
抬头仔细看去,便看到这些绸带上都写着墨黑的字,是香客们的各种期愿。
此刻古树树荫下,温若嫣静静地立着,她看着这些绸带飘摇,眼中浮出一片沉沉的、化不开的悲凉与死寂。
一条上写“阖家安康”的红绸,在她眼底映出一片殷红。
三个月前,她的家已经被那场蹊跷大火,一夜之间烧得灰飞烟灭。
亲眷尽葬身火海,她却侥幸独活了下来。
温若嫣闭了闭眼,攥紧袖口。
她来定华寺,是为向神佛敬香,给温府亡故之人求一丝来世的慰藉。
耳边又回响起方才大师的轻言。
“逝者如灯灭,心念自归处,囿于过往,不如睁眼看世间,尘雾散去,你才能寻到自己该走的路。”
树荫下,方靖霖在温若嫣身侧无声陪着她,却看见她面色又苍白起来。
他不由得皱起眉,忧声唤:“阿嫣……”
温若嫣的思绪被他的声音拉回来。
她睁开眼,松开掐着自己掌心的手,侧身去看他,颔首淡道:“方公子不是要替侯爷和夫人求平安签吗,走吧。”
温若嫣径自抬脚,向那间堂屋走去。
方靖霖见势,低叹了口气,跟了上去。
在他们二人身后,陶千照从洞门前探着头,待视线里二人去往堂屋后,她匆匆小跑着跟上去。
这间四方堂屋便是求签的地方。
堂下有六张桌案分左右而立,每三张为一列,相对排开,中间留出一条通往主佛像的通道。
每张桌案前都坐着解签的和尚,案边上还立着一根约莫一人高的粗实木柱,柱子悬挂有素色布幡。
布幡之上写有浓墨大字,表明了此张桌案所求签文的类别。
分别是“仕途”、“财运”、“姻缘”、“平安”、“子嗣”、“家庭”。
陶千照混迹在香客人堆里,抬手拿袖子挡着自己的脸,一路跟着那二人,看到他们一并去了平安签台前排队。
陶千照边回头留意着他二人动向,边去了姻缘签台前排队。
姻缘签台后坐着的是名身形圆胖的光头老僧。
待轮到她时,这老僧依例将签筒递在她面前。
“施主且将所求之事道来,再自签筒中——”
陶千照径直从腰间解下荷包,猛然拍在桌案上,打断了他的话。
“我不求签,但请师父帮我个忙。”
老僧低头看到了她手里抓着的荷包,话音顿了顿,他轻咳一声,推拒道:“施主,这不合规矩,您……”
陶千照指尖一挑,又将荷包解开,里头的银锭赫然大敞在案。
老僧眼中霎时精光一闪,默然片刻,他朝身后招了招手。
便来另一个光头小沙弥,替他坐在了签台后。
老和尚已起身,示意陶千照随他去后头的次间里面详谈。
陶千照转头又看了眼温若嫣和方靖霖,确保他们一时半会儿不会离开,便抬脚跟老和尚一并入了次间。
甫一进门,老僧便道:“施主,您想让老衲做什么?”
陶千照笑:“外头求平安签的那里,有一对年轻男女,师父只需拦住他们,道是缘法所致,愿为他们免费卜算姻缘,再判一支上上签出来。”
老僧捻了捻短须:“如此便可?”
“如此便可,事成后,这袋银子都归师父。”
老僧眯眼堆出笑:“好说,好说。”
等他二人从次间里出来,老僧前去寻温若嫣和方靖霖,陶千照便躲在供台后头默然观望。
他二人恰好已求完了平安签,温若嫣抬脚意欲离开,方靖霖却步履踟蹰,目光似有若无地落在姻缘签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