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第五章(第2页)

hilda往那边看了一眼,那对男女大约四十出头,此刻倒没有看向他们。“带审讯室吧。”hilda的提议让众人有些许的不解。“现在?有这个必要吗?”他们是对这对夫妻有疑问,但没至于到审讯室的地步吧?

扫了一圈众人疲惫的神情,hilda摊手,“我被你们吵醒,我现在很精神了。”所以她可以神清气爽干琐事。“找个警员陪我进去就行了,你们歇你们的。”那对男女有问题,但和连环杀人案可能关系不大。能问出东西来那是最好的情况,所以并没有必须BAu负责审问的需要,再者,她的身份可只是个临时翻译。

观看无关紧要的审问也可以是精神休息的一种,elle表示自己接回来的人,当然要去看看。**也一同前往,她对杀手侧写不在行,八卦谁还不会了。其余人聚在了探长的办公室里讨论案情。

在单向玻璃后,**看科幻片一样的一脸不可思议。和她打交道的是一群心理侧写师,他们认真做事的时候,可以仅凭卧室的装潢摆饰正确描述出房间主人的性格,推测出他们可能从事的职业。侧写是概率分析。

而进了审讯室,打量了两位目击者后,hilda问了四五个问题,三人统共说了十句话,hilda就出来了。“什么时候你们跟一个十九岁小姑娘一样了?”这不是**在贬低同事的水平和普通十九岁少女一样,而是默认了hilda已经问出了东西,嘲笑小伙伴再不努力就要被拍死在沙滩上了。

elle只是笑笑没答话。上次garcia只是找到了这孩子在威森事务所的简历,说是自小接受武术训练,没有说明具体时间。心理学位是入事务所后在大学兼修的,是个算不上合法的12岁工读生。因为年龄关系,事务所也只在有青少年需要保护时才半隐秘的雇佣她。

“什么时候获得一个基础心理学硕士学位都能做出犯罪侧写了?”且不论什么年龄,犯罪侧写可不是基础心理学出来就能做的。该说她天赋极高,还是经历非凡呢?

“也许人家选修犯罪心理学了?”两人对视一眼,就出了房间。hilda正在走廊上和警员在说话,“他们不是夫妻,至少名存实亡。大概率是北韩逃到日本的,要么制毒要么就是贩毒第一手,前者可能性更大,毕竟哪个贩毒的见到警察不跑还敢来当目击者的。他们本身不吸毒,常规快速毒检没用,也是因此才敢这么自信的上门。他们不蠢,而且来L.A的目的肯定不只是旅游,可以找毒品调查科或者国际刑警放长线,钓大鱼了。”

其实这些事情BAu的各位侧写师不可能分析不出来,只不过他们输在了语言不通上。hilda回头向两大美女摊手,“有对我了解多一点吗?”hilda知道他们对自己的好奇,不然不会放任她这样做,以此来观察她。这些人就是生怕她接近reid别有用心。

“对你的好奇又多了一点。”elle也不遮掩,hilda把他们的疑心翻上台面,并不让他们觉得反感。她虽然不主动交代,但也不介意他们像剥洋葱一样去了解她,就像是场游戏。

就在姑娘们这边“工作”时,男人们也得到了新的线索,有人来寻求帮助了。hilda再次透过人与人之间的缝隙,远距离看到了Lila。Lila是本次系列案件的中心,她的狂热支持者为她扫清障碍,而一旦她的行为举止达不到粉丝的期望,她就会变成粉丝的下一个目标。

“那个跟踪狂。”reid想起hilda说那个展览上拍照的人是跟踪狂,抬头却没看见人,“gulber?hilda?”他刚才明明看见hilda跟在elle后边的啊。

“啊?”站在警局茶水柜前,正在觊觎人家咖啡加奶的hilda转头,为什么所有人都看着她?“还有我什么事?”

“你记得昨晚上那个你说的Lila的跟踪狂吗?”reid并不在意hlida的事不关己,她的确没有理由积极参与此事进展。而如果不是hilda说起,他都没注意到那个记者,所以对于专门去观察了那个人的hilda,她应该对那个人有较为明确的定义。

看了一眼Lila,对方显然对她也在这显得惊讶,“你也是fBi?太年轻了吧。”这不是个未成年吗?“首先,我十九岁了。其次,我只是过来充当翻译的,不是什么警务人员。再者,那个记者,你们应该知道他名字啊。”hilda指指Lila和她的经纪人,她怎么会知道那人姓甚名谁家住何方。

那个狗仔,一个知名记者,martinez,的确部分符合BAu的侧写,hilda也不敢下死结论说他不会杀人。抓回来审问也好,至少不是他的话,以他的跟踪也有可能会无意中拍到真正的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