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杀局布下
御书房内,烛火通明。+咸^鱼/看`书¨枉? `已¢发`布¨最^欣*璋`洁?
萧景琰正批阅着奏章,眉头微锁。
高大伴轻手轻脚地进来,躬身禀报:
“陛下,槐荫巷宁宅侍卫急报,宁川在门前叩请,言道自知罪孽深重。
恳请陛下开恩,允准其携家眷返回祖籍苦水镇,闭门思过,此生不再踏入天启”
萧景琰执笔的手微微一顿,朱砂笔尖在奏章上留下一个微小的红点。
他缓缓抬起头,深邃的眼眸中看不出情绪,只是淡淡地问:
“哦?他…是这么说的?”
“回陛下,侍卫转述,一字不差”
高大伴小心翼翼地回答。
萧景琰沉默了片刻,指尖无意识地在光滑的紫檀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放他走?一个身负前朝太子血脉、知晓朝廷不少机密、且对他心怀怨望的人,放虎归山?
纵使是回到那荒僻的苦水镇,谁能保证他不会成为宁怀信那等逆贼的旗帜?
谁能保证他不会暗中积蓄力量,卷土重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可若不放…圈禁在天启,看似稳妥,实则如同抱薪救火。
流言己起,民怨渐生,宁川就像一根刺,扎在京城这繁华的表皮之下。,天`禧^晓′税¢罔· \追?罪/辛/蟑·结.
时间久了,难保不会生出更大的乱子。
而且,他金口玉言说过“不予深究”,若再将人长期圈禁甚至下狱,难免落人口实,显得他这个皇帝心胸狭隘,言而无信。
放也不是,不放也不是。
萧景琰陷入了两难,眉宇间的郁色更重。
就在这时,内侍通报:
“陛下,首辅杨庭杨大人求见,言有要事禀奏”
“宣”
萧景琰放下笔,正好需要有人商议。
杨庭快步走进御书房,行礼之后,敏锐地察觉到皇帝神色有异,又瞥见高大伴侍立一旁,心中己有几分猜测。
“杨卿来得正好”
萧景琰没有绕弯子,首接将侍卫的禀报和宁川的请求说了出来:
“宁川自请离京,返回苦水镇;卿以为,朕…当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