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恩义两难(第2页)
“宁川”
萧景琰的声音低沉了许多。
“罪臣…在”
宁川的声音带着颤抖。
“你,箭术超群,心思缜密,本为朕所倚重之干将。
渝州平乱,你亦立下汗马功劳”
萧景琰缓缓道,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惋惜:
“然,你太重私恩,而罔顾国法大义!为报赤阳草之恩,你不惜烧毁关键罪证,包庇逆党;更胆大包天,竟敢夜探天牢,意图劫走谋逆重犯!此等行径,形同谋逆!”
宁川的身体微微颤抖,头埋得更低。?我_得*书^城! ·哽,芯`嶵¨全′
“朕深知你为人,非是奸恶之徒,你劫狱,非为谋逆,只为偿还心中那份对妹妹救命之恩的亏欠”
萧景琰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这份重情重义,朕…理解。”
理解?!宁川猛地抬起头,震惊地看着皇帝。
“但!”
萧景琰的语气陡然转厉,带着帝王的威严:
“法不容情!国法如山!你身为御前侍卫统领,知法犯法,罪加一等!朕若轻饶于你,何以服众?何以正朝纲?何以对得起那些为国尽忠、严守律法的将士?!”
宁川眼中的光芒黯淡下去,重新低下头:
“罪臣…明白。甘领…任何责罚。”
萧景琰沉默了片刻,仿佛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
最终,他沉声道:
“念你昔日有功,亦念你救妹心切,情有可原,死罪可免”
“然,朕身边,绝容不得一个心存私恩、可因私废公、甚至敢于劫囚的近卫!”
“即日起,革去你昭武校尉之职,褫夺一切勋衔俸禄!”
宁川的心沉入谷底,却也感到一丝解脱。
革职,己是皇帝法外开恩了。
“宁川”
萧景琰的声音最后传来,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味:
“回你的槐荫巷去,好好待着;闭门思过,无诏…不得离京!望你…好自为之”
革职!削籍!圈禁于家!虽然没有下狱,但这政治生命的终结和近乎软禁的惩罚,对一位曾前途无量的年轻将领而言,己是沉重至极。
“罪臣…谢陛下…不杀之恩!”
宁川重重叩首,声音哽咽。
他知道,这己是皇帝在律法、人情与帝王尊严之间,为他争取到的最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