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市场拓展,多元发展(第2页)
产品设计好了,营销也得跟上。夏澜亲自撰写不同风格的宣传文案:
亲子游的宣传语是:"让城市孩子触摸土地的温暖——青山村'田野小教室',最好的自然课堂!"配图是孩子们笑着喂小羊的照片。
银发族项目的广告写道:"重温青春记忆,寻找岁月痕迹——青山村'岁月留声'之旅,让时光慢下来。"背景是老人们围坐喝茶聊天的温馨场景。
针对年轻人的文案则充满活力:"逃离城市,发现未知——青山村'秘境探索',遇见不一样的自己!"照片上是年轻人在山间徒步的飒爽英姿。
这些宣传材料被精准投放到不同平台:亲子游信息发布在育儿论坛和家长群;银发族项目刊登在老年杂志和退休干部社群;年轻人项目则通过青年旅舍和背包客网站传播。
效果出乎意料地好。首批亲子家庭游客到村那天,整个村子都热闹起来。孩子们兴奋地追着鸡跑,学着用稻草编小动物,在村民指导下种下属于自己的小菜苗。家长们则惊喜地发现,平时沉迷电子产品的孩子,在这里完全忘记了手机。
"夏书记,我家孩子从来没这么开心过!"一位来自省城的妈妈激动地说,"他说下学期要写一篇关于青山村的作文呢!"
银发族项目更是引发了情感共鸣。当老人们看到复原的"生产队办公室",摸着熟悉的搪瓷缸和老式算盘时,不少人红了眼眶。王大爷讲的村庄变迁史,让许多城里老人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闺女,你这'怀旧之旅'搞得好啊!"一位退休老教师拉着夏澜的手说,"我回去要告诉老同事们,都来青山村看看!"
年轻背包客的到来则为村子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白天探险,晚上在村口的空地上举办篝火晚会,弹吉他、唱歌、分享旅行故事。村里的年轻人也被吸引加入,交流彼此的生活见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夏书记,你们村太酷了!"一个扎着脏辫的女生兴奋地说,"比那些商业化景区真实多了!我们驴友群里好多人都在问地址呢!" 看着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游客在青山村各得其所,夏澜感到由衷的欣慰。但她没有满足于此,继续深挖村民的潜能,开发更多特色项目。
她发现村里有几个留守妇女绣工了得,便组织她们开发"乡村女红"体验课;注意到后山有片野果园,就设计了"四季采摘"活动;甚至把村民闲置的农具和老物件收集起来,办了个小小的"农耕文化展"。
市场多元化的效果很快体现在数据上。两个月后,青山村的游客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亲子家庭占35%,银发族占25%,年轻人占20%,其他散客占20%。更重要的是,人均消费提高了40%,平均停留时间从1.2天增加到2.5天。
"夏书记,咱们村现在可真是'老少皆宜'了!"会计老王拿着最新的财务报表,笑得合不拢嘴。
但夏澜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远处。一天晚上,她翻阅着游客留言簿,注意到几条特别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