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278章 灾后恢复,重建家园(第2页)

"先保民生,再恢复生产。"夏澜指着图纸,"第一,确保每户村民有安全住所;第二,三天内恢复通水通电;第三,清理主干道淤泥;第四,评估危房..."

正说着,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小李跑出去查看,不一会儿兴奋地冲回来:"夏书记!县里送救灾物资来了!"

三辆满载的大卡车停在村委会前,上面装着矿泉水、方便食品、帐篷和被褥。更让人意外的是,随车来了二十多名志愿者,都是县里各单位的青年骨干。

带队的县领导握着夏澜的手:"夏书记,县里决定把青山村作为灾后重建重点帮扶对象。明天还会有工程队过来,帮助修复基础设施。"

夏澜眼眶发热:"太感谢了!我们正在制定重建计划..."

"不用客气。"县领导拍拍她的肩,"青山村是全县乡村旅游的标杆,你们好了,大家都好。"

物资分发持续到深夜。当最后一位村民领到帐篷和食物时,夏澜才松了口气。她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临时住处——村委会的休息室,却发现桌上放着一个保温盒,里面是李婶亲手做的茶香馒头和一碗热腾腾的姜汤。纸条上写着:"夏书记,吃饱了才有力气带我们重建家园。"

简单的一顿饭,却让夏澜吃得热泪盈眶。她翻开笔记本,在今日工作记录下补上一行字:"村民的信任,是最珍贵的财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第二天天刚亮,重建工作全面展开。工程队分三路行动:一队清理村道淤泥,一队抢修水电,一队评估危房。村民们也自发组织起来,妇女们负责做饭送水,老人们照看孩子,青壮年全力配合施工。 夏澜穿梭在各个作业点,协调进度,解决问题。中午时分,她接到李教授的电话:"夏书记!检测结果出来了,'水浸茶'的品质远超预期!不仅内含物质丰富,还产生了罕见的芳香物质!省里决定将青山村列为'特殊茶种研究基地'!"

好消息如同强心剂,让全村人干劲倍增。下午,又一支援助队伍到来——十几辆私家车组成的志愿者车队,车上贴着"心系青山,共渡难关"的标语。他们是看到新闻报道后自发前来的市民,带着工具和物资,准备帮忙清理淤泥。

领头的是一位中年企业家:"夏书记,我是'青山绿茶'的忠实粉丝。听说茶园受灾,我带着员工来帮忙!"

夏澜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只能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这支生力军的加入,大大加快了清淤进度。到傍晚时,主干道已经恢复通行,被淹的民宿也完成了初步清理。

第三天,重建工作进入新阶段。省电视台记者前来采访,夏澜没有刻意安排,只是让记者如实记录村民们的劳作场景。

镜头前,张德福老人小心翼翼地为一株受损茶树修剪枝叶;李婶和妇女们在临时灶台前烹制大锅饭;王伟操作无人机巡视全村;孩子们也排着队,传递着一块块清理出来的砖石...

当晚,这段名为《青山不倒》的新闻片在省台播出,朴实无华的画面感动了无数观众。夏澜的手机开始响个不停,有询问捐款的,有报名当志愿者的,甚至还有茶商提前预订"水浸茶"的。

第四天早晨,一个意外惊喜降临。五辆旅游大巴开进村子,下来一百多名游客。带队的是市旅行社的老总:"夏书记,我们是来参加'灾后重建体验游'的!这些游客看了新闻,特意报名来帮忙,顺便学习青山村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