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271章 团队建设,凝聚力量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青山村的石板路上,夏澜站在村委会门口,看着手中的名单皱起了眉头。乡村旅游规划已经实施三个月,虽然初见成效,但她清楚感觉到团队之间的隔阂——老村民与新来的年轻人互相看不惯,传统手工艺人与现代设计师理念不合,甚至连村委会内部也时有摩擦。 "夏书记,您要的名单。"村会计小李递过来一份表格,"这是目前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所有人员名单,按您要求分了组。"

夏澜接过表格,手指在几个名字上轻轻敲打:"老张和王大山还在一个组?他们不是有过节吗?"

小李撇了撇嘴:"可不是嘛,昨天又吵起来了。王大山说他家老宅前的空地要改成花园,老张非说那是集体用地,不能随便动。"

夏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转身走向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村民的特长和性格特点。这是她三个月来走家串户的记录,现在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通知所有人,明天上午九点,在文化广场举行团队活动。"夏澜合上笔记本,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就说要搞'乡村记忆拼图'。"

小李一脸茫然:"啥拼图?"

夏澜神秘地笑了笑:"去了就知道了。"

第二天一早,夏澜就来到广场布置场地。她在中央摆了一个大圆桌,周围放了几十把椅子,桌上铺着一张巨大的青山村老地图。陆陆续续有村民到来,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东西——老照片、农具、绣品、甚至还有破旧的玩具。

"夏书记,按你说的,我带了爷爷留下的烟袋。"王大山晃了晃手里的老物件,"可这跟旅游发展有啥关系?"

夏澜接过烟袋,轻轻放在地图上王家老宅的位置:"待会儿您就知道了。"

九点整,广场上已经坐了七八十号人,老中青三代都有。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像一座微型博物馆。夏澜站在中央,环视众人,清了清嗓子。

"各位乡亲,今天请大家来,是想一起玩个游戏。"她声音清亮,"咱们村搞旅游发展,光靠一个人不行,必须团结起来。但首先,我们得互相了解。"

她拿起王大山带来的烟袋:"比如这件,背后就有故事。王叔,能跟大家说说吗?"

王大山有些不好意思地站起来:"这烟袋是我爷爷的,他是村里第一个拖拉机手。那时候全村人都羡慕他..."说着说着,他的声音渐渐洪亮起来,眼中闪着光,"记得小时候,爷爷常带我去地里,我坐他旁边,闻着这烟袋的味道..."

场下不少老人点头附和,有人喊道:"老王头那手扶拖拉机开得可溜了!"

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夏澜趁热打铁,邀请其他人分享。老张带了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说是他年轻时参加全县收割比赛得的奖;李奶奶拿出一件褪色的绣花围裙,是她出嫁时母亲给的嫁妆;连平时沉默寡言的木匠老陈都展示了一把自制木枪,说是小时候最爱的玩具。

轮到年轻人时,小林团队展示了他们用无人机拍摄的村庄全景视频。当熟悉的山水以全新视角出现在屏幕上时,老人们发出阵阵惊叹。

"原来从天上往下看,咱们村这么好看!"

"那条小河弯得跟龙似的!"

夏澜注意到,当小林讲解拍摄技巧时,几个原本对年轻人有意见的老人听得格外认真。而年轻人看到老人们珍藏的老照片时,眼中也流露出前所未有的敬意。

活动持续到中午,气氛越来越热烈。夏澜适时抛出主题:"大家发现没有,我们每个人都是青山村历史的一部分。现在搞旅游发展,就是要让这些故事活起来。"

她拿起一张纸:"我提议成立几个特别小组。第一个是'老物件修复组',负责整理今天展示的这些宝贝。"

老张立刻举手:"我报名!我家以前开过修理铺。"

出乎意料的是,王大山也站了起来:"我...我也行。我爷爷那辈的东西,我最清楚。"

夏澜眼中闪过一丝喜色:"太好了,就请老张和王叔共同负责这个组。"

两人对视一眼,虽然还有些别扭,但都没反对。夏澜知道,这是个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