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263章 设施完善,提升体验

天刚蒙蒙亮,夏澜就站在村口的那段泥泞山路前,眉头紧锁。昨夜一场大雨,将本就坑洼不平的路面变成了泥潭,几处低洼地段积了半尺深的水。一辆旅游大巴陷在泥里,司机正骂骂咧咧地试图脱困,车轮卷起的泥浆溅在乘客的行李箱上,引来一片抱怨。 "这已经是本周第三辆被困的车了。"村委会主任陈大山蹲在路边,手里的树枝无意识地戳着泥水,"夏书记,再不修路,游客都要跑光了。"

夏澜掏出手机,拍下路况照片。七仙女民俗节爆火后,游客数量激增,但基础设施的短板也日益凸显——道路狭窄泥泞、停车位不足、厕所紧张、网络信号差...这些问题像一根根刺,扎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咽喉上。

"陈主任,咱们上次申请的'以工代赈'项目批下来了吗?"夏澜收起手机,问道。

陈大山摇摇头:"县里说资金紧张,先批了一半,只够修1.5公里。"

夏澜咬了咬嘴唇。这段路总长3公里,按标准每公里造价20万计算,至少需要60万。现在只批了30万,缺口太大。

"先开工!"她突然下定决心,"用村集体资金垫付10万,剩下的...我想办法。"

回到村委会,夏澜立刻召集村干部开会。投影仪上,她展示了连夜制作的"乡村旅游设施提升方案",从道路拓宽到停车场建设,从厕所改造到wifi覆盖,每一处细节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各位,"她指着屏幕上的规划图,"现在每天来村里的游客超过300人,但我们的接待能力只有150人左右。基础设施跟不上,再好的文化资源也留不住人。"

老支书赵德柱抽着旱烟,眉头紧锁:"理是这个理,可钱从哪来?村集体账上那点钱,修路都不够,更别说其他了。"

夏澜点开下一页ppt:"我算过了。道路工程30万已经到位,村集体出10万,我再向县旅游局申请20万专项补助。停车场可以先用碎石铺临时场地,成本不超过5万。厕所改造申请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应该能批10万..."

她一项项分析资金来源,把各类政策吃得透透的,甚至想到了利用废旧建材、发动村民投工投劳等节省成本的办法。

会议室里渐渐安静下来,村干部们交换着眼神。这个城里来的女书记,比他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村里人还了解农村政策,还懂得精打细算。

"夏书记,"陈大山第一个表态,"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明天就组织劳力开工!"

就这样,在夏澜的统筹下,云溪村的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她将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先解决"进得来"的道路问题,再解决"停得下"的停车场问题,最后解决"玩得好"的导览系统和休闲设施。

修路是最艰难的阶段。虽然申请到了部分资金,但材料费和机械费还是捉襟见肘。夏澜白天跑工地协调施工,晚上熬夜写追加资金申请,常常忙到凌晨。有次为了争取县里的旅游专项资金,她在局长办公室外等了三个小时,终于用详实的数据和规划打动了领导,额外争取到15万。

施工到第二周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毁了刚铺好的路基。夏澜冒雨赶到现场,看到村民们站在泥水中,满脸沮丧。包工头老李蹲在路边抽烟,摇头叹气:"这活没法干了,料都被冲走了..."

夏澜二话不说,卷起裤腿就下了工地,抄起铁锹开始清理淤泥。雨水顺着她的头发流下,制服湿透贴在身上,但她手上的动作一刻不停。村民们愣了一会儿,纷纷跟上来。老李扔了烟头,招呼工人们重新启动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