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聚光灯下的乡村振兴
清晨,山间的雾气还未完全散尽,像一层薄纱轻柔地笼罩着整个山村,将错落有致的屋舍、郁郁葱葱的树木都染上了一层朦胧的美感。夏澜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衬衫,早早便来到了村口的紫金玉米试验田里。这片试验田可是村里的宝贝,承载着大家对丰收的期望。她微微弯下腰,仔细查看每一株作物的长势,手指轻轻拂过玉米叶,感受着叶片上细密的纹理,那纹理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也像是作物生长的密码。她的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期待,仿佛在和每一株玉米对话,询问着它们的生长状况。 突然,一阵引擎声由远及近,打破了山村的宁静。那声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显得格外突兀。三辆印着电视台标志的采访车缓缓驶入村口,车轮碾过湿润的泥土,发出轻微的声响,像是奏响了一曲独特的乐章。
“夏村长!我们是省电视台《乡村振兴进行时》栏目组的!”一位戴着鸭舌帽的记者快步走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他的步伐轻快而有力,仿佛带着满腔的热情。他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来要和夏澜握手。夏澜微微一怔,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她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迎来电视台的采访,心里不禁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好奇。记者接着说道:“您村的灾后重建视频在网上点击量破亿了!”
夏澜的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三天前随手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重建纪实视频。那天,她忙完一天的重建工作,疲惫地坐在村口的大树下,看着焕然一新的村子,心中感慨万千,便拿起手机记录下了村子重建过程的一个片段。那不过是她记录生活的一个小小举动,没想到竟引发了如此大的反响。这时,她腕间的银锁微微发烫,一道只有她能看见的数据流投射在眼前:#紫金玉米#话题阅读量已达3.2亿次。夏澜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嘴角扬起一抹淡淡的微笑,说道:“欢迎各位老师来到我们村。”
采访的第一个地点选在了李婶的苗绣作坊。当摄像机对准李婶飞针走线的双手时,老太太原本有些紧张的神情渐渐放松下来。她的手指灵活地在绣布上穿梭,针脚细密而均匀,仿佛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技艺的执着。突然,她像是想起了什么,从身旁的藤箱里取出一块泛黄的绣片,眼神中满是怀念:“这是澜丫头母亲留下的'百鸟朝凤',用的是失传的双面异色绣法。当年,澜丫头她娘绣这绣片的时候,那可是一针一线都倾注了心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