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116章 假货风波(第2页)

李婶气得浑身发抖,突然从发髻拔下银簪插进假玉米袋,不到三秒,原本锃亮的簪头变得乌黑。"造孽啊!"老太太的哭喊声撕心裂肺,"光绪年间的黑心商也没这么毒!"

更严峻的是销售数据——订单量暴跌70%,五个大型超市同时下架他们的产品,连多年合作的老客户都打来终止合同的电话。会计小张红着眼圈汇报:"再这样下去...下月工资都发不出了。"

"必须自证清白。"夏澜的声音比冰还冷,"三管齐下:一、沈毅负责开发防伪技术;二、李婶组织直播验货;三、我亲自配合工商打假。"

第二天清晨,李婶的直播间"老农辨真伪"意外爆火。六十岁的老太太架好手机,用最朴实的方言演示祖传验货法:银簪试毒、清水泡粒、火烧玉米须。当正品在各项测试中纹丝不动,而假货银簪变黑、清水泛蓝、玉米须冒出刺鼻黑烟时,弹幕瞬间刷屏:

"良心产品!"

"支持李奶奶!"

"求购买链接!"

沈毅则搬出了特种部队的看家本领。他连夜改装军用激光打标机,在每袋正品包装内侧刻出肉眼不可见的军徽图案;又提取紫金玉米特有的生物酶,制成独一无二的活性标记。最绝的是扫码溯源系统,消费者能清晰看到玉米从播种到包装的全过程,连施的什么肥都一目了然。

"这叫'三位一体'防伪。"沈毅在发布会上演示时,工商局长的眼睛瞪得像铜铃,"就算他们能仿造包装,也复制不了生物特征和生长轨迹。"

夏澜则带着工商执法人员直扑批发市场。银锁在接近某个仓库时震动得越发剧烈,指引他们找到隐藏在冷库背后的造假窝点。破门而入时,五名工人正往劣质玉米中注射蓝色染色剂,墙角堆着成箱的仿冒包装袋。执法记录仪拍下的画面当晚登上新闻头条,舆论开始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