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77章 成果分享(第2页)

"夏老师!"县广播站的小张记者挤过来,"能谈谈您是怎么想到这种种植方法的吗?"

夏澜刚要回答,李婶突然抢过话头:"俺来说!"她不知从哪掏出一个自制的扩音器——用铁皮卷成的喇叭,"夏老师的法子叫'生态啥...啥...'"她卡壳了,急忙从兜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生态协同种植!"

纸上歪歪扭扭写着几行字,最上面是"土壤微生物与作物共生关系"。夏澜眼眶一热——这是她某次讲课的笔记,没想到李婶不仅记下来了,还随身携带。

李婶的"科普讲座"虽然带着浓重乡音,却出奇地有说服力。她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理论:"就像咱村人互相帮衬,庄稼也得找对邻居!玉米找豆子做伴,虫子就不敢来..."

外村来取经的学员听得入迷,有人甚至恭敬地称她"李教授"。李婶红着脸摆手:"俺就是个种地的..."却悄悄把那张纸宝贝地折好,塞回贴身的衣兜。

下午的技术分享会上,夏澜展示了如何用沈毅留下的军事通讯方法管理农田。当她站在村口大树下挥动红蓝旗时,远处山坡上的民兵哨所用闪光灯回应,几条信息瞬间传递完成。

"太神了!"王家沟的王铁柱瞪大眼睛,"这比走路传话快多了!"

夏澜笑着解释:"这是沈连长教的'军事化农业管理',适合大面积推广。"她指了指墙上挂着的网络图,上面详细标注了每个村的联络点和负责人。

这套系统已经覆盖了周边五个乡镇。夏澜不知道的是,沈毅临走前特意训练了民兵骨干,确保即使他不在,这套系统也能运转如常。

傍晚的庆功宴上,新米煮的饭香飘满全村。夏澜被推上主桌,面前堆满了村民们送来的心意——一篮鸡蛋、几把野菜、手工做的布鞋...最让她感动的是马大爷的礼物:一根老山参,用红布包得严严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