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紫麻的雷芝 作品

第59章 旅游旺季(第2页)

"马大爷真行啊!"路过的老村长感叹,"比县里的技术员讲得还明白!"

下午的游客分流更加科学。夏澜根据前期经验,将亲子家庭导向体验区,年轻人安排去徒步探险,老年人则组织品茶听戏...各得其所,井然有序。

夕阳西下时,会计室里的算盘声噼里啪啦响个不停。老会计的眼镜滑到鼻尖,手指在账本上飞快移动:"今天光餐饮收入就八百多...加上体验项目、特产销售...老天爷,超过一千五了!"

这个数字让围观的村民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去年这会儿,全村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到三百!

夏澜却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她注意到几个问题:停车场指示牌不够明显,导致三辆车差点刮蹭;农耕体验区下午出现短暂拥挤;部分游客反映厕所数量不足...

当晚,她进入空间寻求优化方案。石碑感应到她的需求,立刻投射出三维游客流量热力图。农耕体验区显示橙色预警,系统随即提供三条分流方案:

「1.增设传统农具展区(预计降低拥堵23%)

2.延长开放时间(效率提升15%)

3.增加互动项目(分散率18%)」

夏澜选择了第一条,并加入自己的创意——将农具展区设计成"穿越时空的农耕"主题,从石器时代到现代化农机,形成一个直观的进化长廊。系统模拟显示,这个方案可将游客停留时间延长40%,同时减少高峰期拥堵。

退出空间后,夏澜连夜画出设计草图。第二天一早,沈毅看过图纸,立刻调来民兵中的能工巧匠开工。军人的效率令人咋舌,不到三天,一个精致的农耕博物馆就初具雏形。

旅游旺季持续升温。随着口碑传播,夏家村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引来了省报的记者。专题报道刊登后,周末的游客量直接翻倍!

最让夏澜欣慰的不是收入增长,而是村民们的蜕变。曾经腼腆的村姑现在能落落大方地讲解;以前只会埋头干活的汉子学会了服务意识;连最顽固的刘会计都主动学起了普通话...

这天傍晚,夏澜站在游客中心楼顶,俯瞰着灯火渐亮的夏家村。鱼塘边的灯笼倒映在水中,农家乐传来阵阵欢笑,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游客和村民一起跳起改编的丰收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