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三善 作品
第168章 工程例会的陶土捏塑速写本
下午三点零七分,设计院会议室的日光灯管发出第三十七次轻微的嗡鸣时,赵环的笔尖在Bim模型打印稿上划出第四道折痕。甲方代表的声音像未校准的激光仪,斜斜切过会议桌中央的建筑沙盘:“南立面的陶片镶嵌必须压缩工期,下月初必须完成样板段安装——你们陶艺师那边,能保证吗?” 郭静的手指在速写本边缘顿了顿。深棕色封皮上沾着几星陶土,是今早从工作室带来的老泥料,混着松木窑火的气息。她抬眼时,正撞见赵环投来的目光——他左手拇指按在沙盘边缘的“西配楼”标识上,指节泛白,像是在对抗某种无形的压力。
“陶釉的发色需要稳定的窑温周期,”她开口时,声音里还带着速写本纸张的沙沙声,“如果压缩超过四十八个小时,开片纹路会出现不规则断裂。”指尖无意识地捻起桌角一小块备用陶土,那是她今早特意装在棉布袋里的,此刻在空调房里正慢慢苏醒,透出温润的土黄色。
甲方的钢笔在会议纪要上敲出急促的点:“赵工怎么看?结构上能不能做调整,给陶艺安装腾点时间?”
赵环的视线从郭静指间转动的陶土上移开,落在投影幕布的应力分析图上:“西配楼悬挑梁的挠度系数是1/250,陶片幕墙的自重已经是经过优化的最小值——如果强行压缩工期导致二次返工,反而会影响主体结构的沉降观测周期。”他说话时,右手食指在图纸上划出一道弧线,恰好与郭静捏陶土的指腹弧度重叠。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沙盘里微型塔吊的阴影在缓慢移动。郭静翻开速写本第二十三页,那里有半幅未完成的素描:赵环昨晚在工作室改图的侧影,台灯在他肩线投下的三角形光斑,被她用铅笔涂改成了窑火的形状。此刻她握着6B铅笔的手微微倾斜,将甲方代表皱起的眉头,画成了陶窑顶透气孔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