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为国争光(第2页)

“你已经能做现场技术建议了?”一位旁观的苏联专家忍不住插话。

“我看过同类焊材在高压管道上的实训,”何雨柱坦然道,“不是冒进,是合理试错。”

卡普林沉吟片刻,点点头:“好,我们欢迎实干家。”

随后,他们一起参观了厂内原材料车间与控制室。所到之处,何雨柱都以流利的俄语与技术工人交流,一些本来准备的中文手册、翻译人员都成了摆设。

临近中午,伊琳娜在厂内食堂为他安排了午饭——黑麦面包、奶油土豆炖牛肉、还有一碗腌菜汤。

“你刚才那几句俄语,把他们都震住了。”伊琳娜端着托盘,笑着坐下,“卡普林对你印象很好,说你他见过俄文最好的中国人。”

“咱也不能让国家丢人。”何雨柱喝了口汤,声音不大,却透出一股底气。

“你知道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你的吗?”

“怎么看?”

“认为你不过是个拿了勋章的‘政治代表’,来走走过场,镀层金。”伊琳娜顿了顿,“现在嘛,估计得改口叫你‘工程专家’了。”

何雨柱笑笑,没接话。他知道,真正的尊重不是靠勋章换来的,而是靠能力和本事一点点挣下来的。

午饭后,他又花了两个小时与工程组成员一起复盘了上一轮测试流程,并参与了隔音仓里的操作演示。傍晚时分返回宾馆时,他脑子还在转着电流曲线和热导系数。

回到房间,他洗了把脸,刚躺下就听见有人敲门。

是伊琳娜,手里拿着一张纸条和一份新文件。

“这是联络人传来的消息,说你将有一次‘莫斯科高级专家技术座谈会’的机会,三天后在列宁科学院。你可以申请做一次‘中方发言’。”

“什么意思?”

“意思是……你可以在苏联技术系统里,正式亮相了。”她轻声说完,神情罕见地带着一丝尊敬。

何雨柱接过文件,沉默半晌,忽然笑了:“也好,让他们知道,中国人,不光能吃苦,也能动脑子。”

三天后的莫斯科,小雪未尽,寒意尚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