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易善 作品
第111章 何雨柱挑大梁(第2页)
有一次夜里测试,他站在主控台前盯了整整四十分钟,只为确认一次冷启动的压降曲线是否达标。
“师傅,您歇歇吧。”来送饭的马华心疼得不行。
“歇什么歇?”何雨柱不抬头,“再过三天,第一次试轧就开始了。”
今天,轧钢厂的晨钟响得特别响亮,仿佛也为825轧钢机顺利启动而鸣锣开道。
厂区内人头攒动,部里的各级领导来了几十个,数十家兄弟单位的工程师纷纷前来观摩,甚至连市里的领导与军方代表都来到现场。
而何雨柱,站在825机组的主控台前,穿着旧蓝布工装,神情淡定如水。
昨天夜里,他几乎彻夜未眠。
他知道,这一台轧钢机,不仅承载着轧钢厂的未来,也代表着他在整个厂内乃至市工业战线上的声誉和地位。
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做饭的食堂主任。
调试启动。
伴随着一阵沉闷的轰鸣声,825机组缓缓运转起来。第一批特种钢坯在传输轨道上缓慢滑动,红得像火,烫得像血。
“电压正常,液压系统稳定!”副控技师激动地喊道。
何雨柱点头,却仍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控屏幕和仪表盘。
“温度上来了!均匀!”另一人叫出声来。
就在这时,一旁的王海龙——那个从苏联留学回来的高材生,也站在不远处死死盯着整个过程。他的嘴角微微颤动,双手紧握。
“成品快出来了!”有人喊。
就在此时,何雨柱皱了皱眉,低声一喊:“3号缸体冷却不足!手动开启备用阀门!”
操作工愣了一下,迅速照办。
不到五秒钟,管道内的水汽声“嘶”地一响,整台机组明显平稳了下来。
王海龙瞳孔微缩,他刚才根本没注意到那处异常。
五分钟后,第一根特种钢轨在终端滚出,长近五米,火红如烈日。紧接着一根又一根的特种钢,陆续从终端滚出。检验员上前测量、敲打、取样。
两小时后,检测结果公布:
“合格品率98%,特性指标全面达标!”
“打破国内同类钢材记录!”
掌声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