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汉月 作品

第1625章 东南风云(第2页)

“……”

“这么一番删减下来,就不需要200万美金的投资了吧?”

“不需要了,的确是不需要了。”

“但我还是要给你50万美金,给你简化工艺、优化流程。”

“……”

“别愁眉苦脸了,你现在应该想一想怎么压低成本,还有整个万岛都是你的市场,没有竞争者,你造出多少根本就不愁销售。”

“可是不赚钱呀!不赚钱鱼跃汽车厂还怎么坚持下去。”

“挣钱是一定挣的,至于挣多少,这个就要看你们的聪明才智了,我再给你一项特权,可以向大学的教授们请教,共同来解决这个难题。”

“孙科长,大学教授都清高的很,又怎么会理会我们。”

“不,在万岛是不一样的,大学教授也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当然了,真有好的技术突破,你也要给人家以奖励,如果给不了,那就汇报公署,由公署来掌握专利。”

“……”

眼看着杜什库还是哭丧着脸,杨锋就知道自己下刀太狠了。

可惜说出的话不可能收回,结果稍加犹豫,他就干脆把心一横。

“如果说换更小的发动机,25匹马力的,成本就下来了吧?”

“25匹的?那没问题了,一辆三轮车最贵的就是发动机,如果真用25匹马力的,我们的利润就有了充足的保障。”

“那好,就定价3300块了,其余的还是老规矩,剩下的就是你的利润。”

“啊……”

杜什库一声惨叫,可杨锋却一溜烟的离开了鱼跃汽车厂。

既然选择留下了,那索性就看个够好了。

马上杨锋就带着吴万钧,一头扎进了国立野风自行车厂,在那宽敞、明亮的组装车间内,密密麻麻的工人正在干活,伴随着小推车的吱嘎声,各式零件被送到他们身旁,很快就在他们的十指间变成一辆辆的自行车。

这点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却极大快速了民众的通勤、便利了大家的生活。

关键是在钢铁行业的加持下,一台野风自行车成本50块,赚20%的利润,差不多在65-70块间就能来到万岛民众的手中。

当杨锋他掐着表,每隔20分钟就有一批自行车被送出车间时,他终于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20分钟差不多造好100台。

那么一天就该是2400台。

关键这样的车间野风自行车厂足足有四个,如果不考虑售价的问题,很快万岛的市场就会饱和,接着就可以向欧洲乃至于美国出口了。

之前渔府的报告中就曾经提到过,现在万岛的产品比欧洲的贵一成,比美国货贵两成,可是钢铁冶炼中心一旦建成,配套的发电厂也竣工的话,万岛产品马上就会和美国货持平。

尤其是这个成本还没有刨除铁矿和开采这一块,如果统统使用香肉搬来的铁矿石,那么万岛至少可以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把成本降低20%。

一旦数量累积起来,这20%可就是天大的财富了。

“嘿嘿嘿嘿……”

所以想到了这里,杨锋就忍不住偷笑了起来。

随即旁边的吴万钧则是皱起了眉头。

“东家你笑什么?”

“没有,就是想到了一些好笑的事情,对了对了,咱们新的种植园,建设的怎么样了?”

“基本上停滞了。”

“还是因为缺人?”

“也不仅仅是因为缺人,更关键的是公署希望把有限的人力,先集中到粮食种植上,欧洲又向我们提要求了,俄国人也希望咱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小麦和玉米……”

关于这一点,杨锋还是很不爽的。

即便是向万岛请求粮食,俄国人、欧洲人还是保持着他们一贯的傲慢。

结果万岛也没有惯着他们,想要粮食就用真金白银来换,不然就用工人换,如果连工人也没有,那就干脆把技术、专利交出来。

如此一来欧洲人自然是不情愿,俄国人也在不停的发骚扰,无奈欧战打的太过惨烈,各国男性比例都是大幅减少,农业生产不振,嗷嗷待哺的民众不要说鸡蛋和水果了,面包都是完全不够吃。

从这个角度来看,公署的角色没有问题。

万岛的农田可以一年三熟,种植小麦和玉米没有丝毫的问题,况且现在多储存一些,未来还能迎接快速增长的人口。

“最近的移民工作怎么样?”

“非常好,接连三批劳工抵达后,私人劳务公司又给咱们送来了五万人,超过两成都是青壮年。”

“五万?那岂不是把沿海地区都给搬空了?”

“也没那么夸张,而且工作人员把关很严的,哪怕是一家人都是一个个的分开询问,确认是自愿过来的,才给他们办理户籍。”

“这还差不多。”

“我有几个老朋友也终于下决心过来了,请他们吃饭的时候我专门问过,原来是万岛的纪录片,帮助他们下了最后的决心。”

“哦?”

“现在万岛的纪录片已经在母国广为传播,很多有识之士都在观望,一旦形成浪潮,恐怕就是几十、上百万人的规模,必然可以大大缓解咱们缺人的窘境。”

“说得好,不过咱们也不能光靠移民,老吴你也得多做贡献。”

“我?”

“在给我生几个侄子侄女。”

“嗨……”

谈笑间,两人就离开了野风自行车厂,转而又扎进了第一车辆厂。

但是跟鱼跃那边不同,第一车辆厂承担的是军车和战车的生产任务,这个难度可就要大的多了。

虽然也顺利造出了样车,可是杨锋一问数据,顿时就尴尬了起来。

第一车辆厂生产的海浪1型重型卡车,各项数据还是不错的,基本满足了七色师的部队需求,而且比溪口二型更加先进。

可是海浪1型的造价却达到了惊人的七万,这简直是超纲太多了,即便是为部队采购,杨锋依然是心痛的要死。

无奈再贵这钱也得花,杨锋能做到的就是让第一车辆厂的技术人员简配,把成本控制在五万以下,然后推出一款民用重型卡车,以及成本三万五的民用轻型卡车。

当然了,第一车辆厂的拳头产品还是水陆两栖运兵车,上次杨锋提过意见,这次就已经全部更改完毕了,等到杨锋大手一挥,马上就会开始量产、装备部队。

只可惜201厂的优11还在攻关,样机还没有制造出来,要不然杨锋也一样会跑上一趟。

就这样一个白天是眨眼就结束了。

当吴万钧被累的人都没有精神,连晚饭都懒得吃时,杨锋却带着香肉不知疲倦的跑去了澳洲,这注定又是一个搬矿的夜晚……

转过天早上,杨锋再次离开万岛,这回是真的赶到了暹罗,在泰京近郊的一座小山后收起了极速机。

先是学习了语言。

跟着兑换了衣服。

等到杨锋站在路边,看着满是日军的卡车呼啸而过,抬手就扇了扇卷起了灰尘。

蓝色师和橙色师还滞留在隆城一带,清剿日军的残余势力,据说当地人是积极响应,很多武装力量都在各地揭竿而起,快速分割、吞噬日军和伪军的势力,但是看情况这边却没什么反应。

也许是日本人封锁了消息,可杨锋还是固执的认为,暹罗人不会跟着日军一条道走到黑的。

进城进城,等进入泰京再看看是什么情况,万岛军情科在这里也有潜伏人员,不得不说夏提绝对算是胸大有脑的典范。

跟着一批贩卖水果的农民,杨锋也是顺顺利利的混进了城区。

负责看守的是暹罗本地的伪军,不过进城之后,杨锋还是看到了不少的膏药旗,以及穿着和服的男男女女招摇过市。

然而当杨锋仔细观察当地人的表情,他们望向日本人时,眼中的温顺正在变成不屑。

很好,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接下来杨锋就找到了一个地址,一个在唐人街边缘的小小药店。

只是杨锋没有想到,这家春和堂居然关门了,甚至连二楼的窗户也关的死死的,好像久无人住的模样。

这是怎么回事?

难道军情科的这个据点被日本人给捣毁了?

顿时警惕起来的杨锋,脚下一挪就来到了旁边,一个坐在门口的老太太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