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不信 作品

第六十五章 提前筹备预防(第2页)

  科举还在萌芽阶段,即便是宋朝,科举大兴的时代,初期考生都不及此刻。

  李治有些兴奋,真有这个数量,岂不是意味着他能很快的摆脱关东士族?

  但兴奋过后,又觉得数字太虚。

  两万,实在太多。

  李治沉吟片刻道:“会不会有问题?记录不实?”

  陈青兕摇头道:“陛下对此事极为重视,许多旨意都亲自下达过问。地方官员不敢乱来,记录不会有假,只是制度上有所欠缺,这是臣的忽视。”

  科举制度是隋朝诞生的,这毋庸置疑。

  但为何后世人多有说法,将科举制度的源头定格为唐朝,便在于隋朝的科举开了历史的倒车。

  科举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在南朝齐时,就有了秀才科策试的说法,“五问并得为上,四、三为中,二为下,一不合与第。”将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不及格四等,而不及格者“不合与第”,不予授官。

  南朝梁时,梁武帝在建康设立五经馆,考试及格就给官做,各地寒门士子纷纷投馆就学,形成了考试取士之风气,甚至明确提出了对寒门庶族子弟不论出身,随才录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