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东东 作品

第29章 “你们公司真奇葩,竟然在灵棚里开会!”

民政局发布的殡葬政策,可真是把我们的“生意”害苦了!

不过,好在迎来了好消息,年后,强制火化的政策将不再被执行,实行软性灵活的殡葬政策,也是民众所愿!

是啊,凡事不能操之过急,土葬的风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这里延续了很多代人,观念不是那么轻易被改变的。

已到年底,公司人员已经全部在公司就位。殡葬公司,可以说是没有什么假期的,我们实行的都是很弹性的工作制度,闲了就休息,忙了就会多忙会儿。

当然,也有五六位同事实在扛不住压力,因为殡葬政策让我们的业绩很受打击。大家都有家庭,都要生活,所以有的同事选择辞职换行业了,有的同事跳槽到了邻市的殡仪馆或者殡葬服务公司。

年底,公司就剩下了十来个人,我们准备做一下盘点和总结,顺便请一批人过来,和我们一起共同参与年会。

我们请的这批人,大概有一百位,分别是一些唢呐艺术团的人,一些殡葬界的同行,还有一些是民间的“消息人”,就是能够为我们的业务提供便利的人。

请这一批人的目的就是,我们要展示我们的新式殡葬礼仪服务,推广我们公司的遗体整容化妆业务。

“东东,定个酒店吧,咱公司太小了,开会人太多,容纳不下。”老陈嘱咐我。

“定酒店?”我纳闷道。

“是啊,不定个酒店,咱们在哪里开会,还有吃饭……”

“老陈,我们是殡葬公司啊,既然是殡葬公司,咱们得布置布置会场,这大过年的,酒店生意都是好的时候,谁愿意把会场租给一个殡葬公司啊!”

“咱只要出钱,不随便让咱们布置吗?”老陈辩解道。

“不,可不是那样!”我说道,“咱们这个行业太晦气了,年底都是酒店举行婚礼的旺季,估计不好定……”

“那你说咋办?”

“依我看……不如去咱们大仓库,把那里收拾收拾,布置布置,还省钱,地方也大,而且还能在里面做饭,到时候弄十来张包桌,在里面吃着,多舒服!”

“你想的真美,可是大仓库不是太乱了吗,咱不得收拾吗?”

“收拾也不怕啊,反正这年底业务也不多,咱十来个人一上午不就布置布置吗?而且可以在仓库里搭一个灵棚,到时候咱们不仅可以开会,还可以全程模拟葬礼,真是一举几得啊!”

“你还别说,你这想法还怪独特的……就是,怕咱们请的这些人,会认可吗?”

“有啥不认可的,反正都是同行业的,谁也不会忌讳这个……”我说道。

“人家开年会都是红红火火,喜喜庆庆,高高兴兴的,咱们呢,请人家来灵棚里开会……”

“我的陈老师,你就相信徒弟说的吧,我可以这样说,咱们是开天辟地头一回,相信任何一个公司都不敢这样做,咱们是独一家!”

“那行,那就听你的,我安排,咱们人员下午就去大仓库,好好收拾收拾布置布置!”

于是,我们十来个人,吃了午饭之后,就到了三公里之外的城西郊,我们的仓库就在这里。

西郊,是我们县的工业区,我们的仓库也在一个产业园区内,公司租有2000平米的仓库,当初我们想做一条殡葬用品生产线,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生产线没开起来,场地一直闲置着,用来堆积采购的殡葬用品和其他一些杂物。

好在这些物品占用面积不是太多,只是比较凌乱,也比较好收拾。重难点在于灵堂的搭建和场景的布置,我们要按照追悼会的形式,布置出一个适合开会又适合搞殡葬会的场地。

我们用桁架搭起了一个五六米高、大约有40平米见方的灵棚,这就是祭奠区,也可以作为我们开会的“主席台”。

灵棚内,我们完全按照真实的场景,布置了一个素雅大方的治丧环境,只见灵棚后方的大背景上,白底黑字打着“沉痛悼念吴慈仁先生”,两边是黑色的挽联,打着“良操美德千秋在,高风亮节万古存”,正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奠”字。

这个“吴慈仁”,我们再熟悉不过,平时,我们模拟葬礼时,都会以“吴慈仁”这个名字来代替逝者,意为“无此人”。

“东东,那供桌上缺一副遗像……”老陈看到,“奠”字下面的供桌上,水果、蜡烛、香炉、酒杯等祭奠用品已经摆好,唯独缺了一副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