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东东 作品

第28章 “火化时需要剖开肚子吗?真的假的?”(第2页)

“人一烧,最后成了一把灰,看了之后不更难受!”

“无论咋说,也不能火化!”

“就这样把人烧了,让你爸爸到地下,咋跟那边的爷爷交待,你去世多年的爷爷,看到你爸这样,心里不难受吗?”

“体格那么大的一个人,最后只留下那么一点骨灰,他们怎么烧的?”

“我听说,火化时还需要剖开肚子,真的假的?”

田家的亲属,都在议论纷纷,都对遗体火化表示极大的反对和质疑,面对这些不解,我一一给他们做了解释。

“其实,火化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残忍。”我说道。

是的,人的恐惧,是源于对未知领域的不解,如果把这些不了解的领域搞清楚,其实就容易接受了。

说起火化时要不要剖开肚子,我负责任地跟他们做了解释,是真的需要剖开肚子的。

火化,也叫火葬,是一种处理尸体的方式,具体而言是以火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

印度教、佛教盛行火葬,其中以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火葬留下舍利子而闻名于世,世界各地的佛教徒纷纷效仿死后火葬的葬式,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则盛行土葬。

自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节约稀少的耕地。现时中国大陆的火葬比例为53,美国为26,英国为70,日本则超过90。

在古代文献中,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某些地区就有火葬的习俗。

这在《列子·汤问》、 《吕氏春秋·义赏》、《荀子·大略》等篇均有记载。《墨子·节葬下》记载道:“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薪而焚之。”

火葬仪式一般在火葬场举行,那里包括一个或多个的火化炉。

火化炉是一个工业用的火炉,它的温度可高达870-980°c(1600-1800°f),确保能瓦解尸体,现代火化炉的燃料包括瓦斯和柴油。

然而,煤和焦炭一直用到60年代早期,现代火化设备投入使用的时间并不长。现代火化炉,很多都是可调校的控制系统,用来监测火化时火炉的情况。

火化炉每次只准火化一具尸体,这也是很多国家的法例,包括我国。但也有因人类防疫的处理,将病死者举行集体火葬,以避免疫病于人群间散播。

摆放尸体的地方称为“retort”。它们以耐火砖来抗衡热。为了保持其抗热的能力,这些砖一般每五年便要更换一次。

现代的火化炉都由电脑控制以确保其正确和安全使用,例如火化炉的门直至火化炉抵达操作的温度方能开启。灵柩要尽快推进retort,以避免火炉的热经顶部打开的门流失。使用charr(升高的手推车)能快速地把灵柩推进火炉,并能够倾斜地把灵柩推进火化炉。

部分火葬场允许家属观看这个过程,这有时是因宗教仪式而进行,例如传统的印度教葬礼仪式。

绝大部分的火化炉都有标准大小,但一些比较大的城市会使用一些超大火化炉,这可处理重达200公斤或200公斤以上的死者(441磅)。

但是不是所有过重者都能使用这方法,有些必须转为土葬方式。此外很多大型火葬场会另设一个小火化炉来处理年幼或夭折的儿童。

回到正题,说到火化前遗体剖开胸腔的做法,其实与尊重逝者、简化处理有着密切关系。虽然看似残忍,但其实是殡葬行业的合理规范。

首先,剖开胸腔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火化过程的顺利进行。在火化过程中,人体内部的气体需要得到及时释放,以免发生内部爆炸等意外情况。

通过划破内脏,能够让气体顺利排出,从而保证整个火化过程的平稳进行。

其次,剖开胸腔也有助于减轻火化设备的压力。人体内脏的存在会带来较大的燃烧阻力,而通过划破内脏,可以增大燃烧表面积,提高燃烧效率,减轻火化设备的负担,节约能源。

此外,剖开胸腔还可以促进遗体尽快地燃烧完毕。在火化过程中,剖开胸腔会提高遗体的暴露面积,使火焰更加充分地接触到遗体,加速燃烧速度,减少火化时间,使亲友们能够更早地得到亡者的骨灰。

最后,剖开胸腔也是遵循卫生要求的一种做法。在遗体处理过程中,避免或减少传染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