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尸体不想火化,那你们就在夜里偷埋吧!”(第2页)
因为最近,丧事业务确实少的多了。很多人,已经不敢再明目张胆地办丧事,只恐怕受到举报,一旦被举报没有火化,就会受到当地村委会、民政部门等的罚款甚至更严重的处理。
我和老陈,深夜驱车,向45公里外的肖吾镇驶去。
已经是凌晨两点,我和老陈到了逝者家里。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农家,普通的小楼,普通的装修,逝者的家属,更是普普通通的普通人。
院子里,一口普通的棺材静静地摆放在那里,堂屋里,逝者的遗体静静地躺在麦草地上。
逝者头前的方桌上,摆放着蜡烛、供品,一副遗像静静地摆放在那里,遗像上,是一个头发发白的老大人。
“老总……”接待我们的,应该是逝者的近亲,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你们过来了……来,抽烟……”
“老哥,你和逝者的关系……”老陈问道。
“哦,死这个,是我堂哥,七十八岁了,我们都是同一个门宗,同一个老太爷的堂兄弟。”大爷答道。
“死这个老哥,家里有啥人?”老陈继续问道,“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得有当家的吧?”
“喏,这就是我堂哥的儿子,我侄子,永强,他就姐弟俩,姐姐几年前也不在了,现在家里能当家的,就只有他自己了。”大爷指了指站在一旁的一个四十多岁的大哥。
“哦,永强……”陈老师和这个叫永强的孝子握了握手,“永强,你是把事情委托给你这个堂叔了,是吧?”
“是……”
“我这个永强侄子,不太懂家里的规矩,碰到这事儿了,他一点准备都没有,遇事就慌,所以委托我,还有老总你,咱们商量商量该咋办……”
“不不不,不敢当……”陈老师谦虚道,“大权还是你们说了算……”
“我们可不敢大办啊!”大爷小声说道。
“最近确实,政策太严,这政策跟咱老百姓的规矩和习俗冲突太大,让老百姓怨言很大!”老陈说道,“实不相瞒,因为这个政策,我们最近也一直没‘生意’……”
“老总,你们经历这事儿也比较多,看看该怎么办?”永强说道。
“永强不经常在家,感觉自己愧对逝去的父亲,所以想给父亲办一场葬礼,但是,村里要求必须火化……”这个大爷脸上露出了难色。
“最近,我们接到不少的电话,问这个问题的很多!”陈老师说道。
“问题就在这儿,我们,不想火化,可是,也想办葬礼……”永强说道。
“那现在只有一个办法……”老陈直抒胸臆,“要不然,偷埋吧……”
“偷埋?”
“是的,不想火化,还想办葬礼,只有偷埋,把人偷偷埋了之后,白天再办葬礼。”
“被人发现了咋办……”
“现在,大家都是这么办的。”老陈建议道。
“唉,想办葬礼,就是想让我父亲正大光明、风风光光地下葬,就这么偷偷摸摸地把我父亲埋了,这让人咋接受啊……”永强用一种哭腔说着,“人一辈子,不就这最后一次了,就不能让人有尊严地走吗?”
“唉,只能说,咱们这儿的政策,有点不符合常理啊……”老陈无奈地点了点头。
我们的服务理念,以让老百姓“厚养薄葬”、“风光礼葬”为主,提倡通过一场葬礼,挖掘逝者身上的闪光点,能够感化更多的在世者,不断去传承和发扬孝道文化。
而现在,老百姓因为殡葬政策的原因,已经不敢大张旗鼓地办丧事,因为人们害怕处罚,害怕因为外界的干预,而愧对逝去的亲人。
婚礼庆典,简称“婚庆”,同样,殡葬礼仪,简称“葬礼”。
葬礼,是各民族传承下来的一种特殊文化,各个地区差距很大,一些讲法和做法也不尽相同,所以葬礼有着“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的说法。
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起,人类便产生了灵魂观念。原始人认为,人死灵魂不死,仍能干预活人的人事、祸福。
受这种灵魂不灭观念的制约及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的差异,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葬礼风俗:有的葬礼盛大隆重;有的简易朴素;有的充满了宗教色彩;有的科学而又卫生。
地理、宗教及社会结构均影响葬礼形式,阶级身份更是葬礼形式的决定性因素。
以西藏为例,葬礼按身份,区分为4种︰贱民水葬、中等身份土葬或天葬、贵族则可火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