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这套寿衣,10万块钱我也不卖给你!快走吧!”(第2页)
这是很有意思的一种现象,事死如生,人们活着时的衣服大多是由女性操心,而像房子这样的东西,由男性当家的居多。人死了,好像也是同样的道理。
“唉,阿姨还年轻啊……”我叹着气,非常惋惜地摇了摇头。
“得重病几年了,这次,估计撑不过去了”大女儿说道,“走了,也是一种解脱吧,走了,就不受了……”
“就你们俩过来的吗?没有婶子大娘什么的,过来陪着你们一起买?”
“我们也不是太懂,都说让我们来殡葬用品店买衣服,说人去世的衣服都在这里买……”
“嗯,是,是在这买的,那我带你们看看吧。”于是,我把姐妹俩指引到了寿衣区,让她们挑选挑选。
挑选了好大一会儿,姐姐皱了眉头,“这些,就是人去世时穿的衣服吗?”
“是的,这些都是寿衣,寿衣就是为去世的人穿的衣服。”我解释道。
“寿衣,怎么这么丑啊!”两姐妹嗤之以鼻。
“在我们中国,寿衣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的。”我向二姐妹解释道。
确实,大多数人对寿衣的样式不敢恭维,因为它和我们活人穿的衣服确实不同!
所谓寿衣,就是装殓死者的衣服,是指为亡人穿戴的衣服,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后要穿的衣服,美称寿衣,寓为健康长寿之意。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寿衣的设计,与明朝时期的日常服饰相同。
相传,这是因为明末吴三桂向清军投降时,特别要求满清南下后,允许汉人在生时穿清服,在去世时穿明服。
另有说法,说这是当时的汉人对满清剃发易服表示不满的一种途径,清朝当时只规定了生者需易服,而未提及死者。
满族入关后,于顺治元年(1644年)厉行“改冠易服”法令,有些乡间百姓,因不知法令,偶尔穿着明代服装进城,大多被剥得全身精光。
清政府通过武力,强制推行满族服饰,尽管汉族和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对这种大规模的改冠易服难以接受,但毕竟是大势所趋,况且又有严厉的法律制约,所以也就渐渐地习惯了这种满族的装束。
因为清朝初年的剃发易服,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被迫改穿满族服饰,即现代的唐装马褂,久而久之,满族唐装马褂也逐步扩展到生活各个方面,成为现代寿衣的标准形式。
目前我们能见到的寿衣,大多是绣“五蝠捧寿”图案,寿衣的颜色,男性逝者一般为蓝、褐色,女性逝者用红、粉或葱白色。
此外,还需要配以被褥,通常铺黄、盖白,意为铺金盖银,被面常绣“八仙”。所以,寿衣和寿被,被誉为是人去世时入殓的“两件套”。
“都太丑了……”姐姐有点不满,“寿衣怎么都是这个样子……”
“可能这就是活人和去世人的不同吧。”我解释道。
“这件大红色的,多少钱?”姐姐指着刚看过的那套寿衣。
“这件是富贵装,690元。”
“你们卖的最好的多少钱?”
“我们可以定制,但目前店里现有的最贵的,是2980元。”
“是不是和咱们刚才看的不一样?”
“确实不一样,它的用料都是上好的,做工非常精致!”
“样式还是这种古装吗?”
“我们店里的寿衣,都是古装,在这县城里你随便问,去到一个寿衣店,都是古装的。”
“唉……咋都是这样的……”姐姐有点犯了难。
“怎么了?”我问道。
“我妈爱美了一辈子,她虽然这几年重病,但每天还是梳理的干干净净的,她很早之前就给我说,说哪怕死了,也要干干净净、漂漂亮亮地走……”
“确实,得遵从妈妈的心愿……”我安慰道。
“可是,我奶奶,我的婶子大娘们,都说,人死了就得穿寿衣,非要我们……”
“老一辈人确实思想比较守旧。”我说道。
“人死了,就不能穿的漂漂亮亮的吗?”
“可以的,说真的,如果妈妈有愿望,我建议你们还是遵从她的愿望吧。”我安慰着她们。
“那,你说该咋办呢?”姐姐问我。
“母亲平时喜欢穿什么风格的衣服,就给她买什么衣服吧,看看是喜欢休闲的还是正式一点的……”
“她喜欢精致点的,可以给她到专卖店去买吗?”
“可以的,其实没必要太听信那些长辈的。”我明白她说的这个“专卖店”是指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