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我骑着摩托车载着他的尸体走了七百里!”
我转行做殡葬行业的时候,我的父亲很支持我,虽然我的父亲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一辈子待在农村,但是他的思想境界很高。由于父亲在农村生活,所以对农村的一些殡葬习俗甚是了解。
我的父亲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看一个人的一生混得如何,那要看他的葬礼隆不隆重!”刚开始我不是太了解这句话,后来经过一场一场的葬礼,才慢慢懂得这句话的内涵。
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德高望重,那么他的葬礼就算再俭朴,规格也是高的,走的过程也会很体面!如果一个人家财万贯,但是却恶贯满盈,那么他的葬礼就算再豪华,也会让人唏嘘。但中国人的骨子里讲究死者为大,即使这个人平生做尽了坏事,死了,也就既往不咎了。
寒冬刚过,就迎来了春天,一早就听说,我家的邻居刘海伯伯死在了外面。
刘海伯伯才58岁,一辈子无儿无女,据说年轻时放荡不羁,整日在外面胡混八混,到了四十多岁才改邪归正。这个人的家境身世不太好,但好在他有一门手艺,那就是说书。按理说,现在的手艺人是很吃香的,但是无奈在几十年前,说书这个行业属于下九流行业,不被世人看好。
我对刘海伯伯并没有太多的反感,人都是讨个活命,靠手艺吃饭,在任何年代都应该受到尊敬,在当年娱乐文化不发达的时候,他能够拉着弦子说书,也算是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所以对这个人,我们也要持尊敬态度。
刘伯伯几年也不回一次村,因为他没有房子,即使回来几天,也都是借助在村里长期无人居住的危房里,也没有什么亲人,所谓的几个亲人,也都是几个关系并不太好的堂侄子,他平时是死是活,根本无人理会。
距离刘伯伯上次回村,粗略估计也得有三四年了,这次他突然离世,还是让人感觉意外,毕竟才五十多岁,不算太大的年龄,是有点让人唏嘘的,更让人唏嘘的是,这样的一个流浪汉,该怎么举办葬礼呢?
消息也是无意中传回村里的,据说是村里的一个人从武汉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刘伯伯的“媳妇”(刘伯伯几年前在流浪中遇到一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女人,据说这个女人不具备生育能力,也是居无定所,四海为家),说是刘大娘骑着一辆老年三轮摩托,正在国道上行驶着,三轮摩托的后座上,拉着什么东西,这个村民是开着车的,他下车后向刘大娘了解情况,才得知刘伯伯得了急症,已经去世了。
当时我了解到的是,刘大娘一定要把刘伯伯的遗体拉回村里,让他埋葬在他家乡的土地上。她遇到的这个村民,觉得忌讳这件事,也根本没有提拉着刘伯伯的尸体回村的事,想必刘大娘也不会求他。
这个村民开车速度很快,他回来后,村民们就知道了这件事。三轮摩托的速度很慢,据推测,刘大娘回到村里,也得是明天早上的事了。但是,他的葬礼该怎么办呢,于是,他的几个堂侄子和村里的几个干部就找到了我,我也很快和团队的几名人员进行了沟通。
刘伯伯有三个堂侄,由于跟刘伯伯并没有多少来往,有两个年轻点的堂侄,甚至都不记得他们这个伯伯的相貌了。经村委会出面沟通,这三个堂侄每人只愿意出一千块钱来作为刘伯伯丧事之用。
但是,三千块钱能干什么,就是最廉价的棺材,也得三千元以上,就别提丧葬架、丧宴以及其他一些东西了!无论怎么沟通,三个堂侄都不愿意再多出钱,意思就是他们每人只愿出一千块钱,丧事怎么办,就看村里怎么办了,无奈,沟通无果,只能暂时搁置。
现在,刘伯伯丧事的经费一共才三千块钱,可以说是少的可怜!这肯定是一场寒酸的葬礼,但是人的生命不能如草芥般卑贱,所以村委会还是要拿出解决的办法。
而现在的问题是,刘伯伯根本没有家,更不用提房子!三个堂侄也不允许在他们家设灵堂,最后村委会想尽了办法,决定把灵堂设在一个年近八十的老光棍家里,这个老光棍也是一生没有妻室没有亲戚,一辈子孤苦伶仃,居住在村东北角的一处瓦房里。村委会向老光棍做了细致的工作,老光棍才答应让刘伯伯的遗体放在他的屋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