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孝子跪在病危母亲跟前说“娘,你咋还不死啊!”(第2页)
“消息人”,也就是信息员,即兼职业务员,是我们前期“开发殡葬市场”时的一种策略。
在中原农村地区,民间殡葬习俗千差万别,有着“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的说法。在“殡葬业务”前期介入阶段,由于受各地风俗习惯的差异,我们作为陌生人是不敢贸然和丧户建立联系的,作为“晦气”的殡葬从业者,人们对死亡讳莫如深,对于我们这样的人人们更是“敬而远之”,将逝之人的亲属正面临失去亲人的痛苦,在面对我们的“业务推销”时,会引起极大的反感,而“消息人”由于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和丧属相熟,恰恰可以弥补这个短板。
“消息人”一般是由当地村干部、宗亲首领、红白理事会会长、葬礼主事人、乡村事务热心人、德高望重的乡贤等人群为主,和他们建立“合作关系”,目的是能够让他们为我们提供逝者及家属的第一手信息,从逝者快要去世开始,一直到葬礼执行完毕入土为安,我们会和这些人进行“合作”,他们几乎介入全部过程。
十五分钟后,团队的主要成员在“孝仁堂”门前准时集合了!我和老陈、郑哥、孙哥、超哥等一行六人,踏着凌晨的月光,驱车赶往康庄乡孙庄村孙老太家里。
孙家门宗较大,出了好几个有权有势又有钱的人物,比如孙老太的四个子女,都在市里县里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孙老太去世的房子,就是她和老伴孙大爷平时居住的四间平房。儿孙们早已在城市定居,老两口住不惯城市,仍然居住在乡下十几年前盖的四间平房里,平日里老两口与邻居相处甚好,口碑俱佳。
孙老太家族的主要人员几乎都在场,堂屋的地上,孙老太的遗体静静地在一堆麦草上躺着,这是当地的一种习惯。供桌上的“引魂鸡”、“刀头”、“倒头饭”、糕点、供果等供品已经摆好,两支洁白的蜡烛静静地燃着,清澈的蜡油不时淌下,好像悲伤的泪水一般在为孙老太祈祷。
按照我们的服务流程,团队的几个成员站成一排,先向孙老太的遗体行三鞠躬礼,向家属表示沉痛哀悼,我们的行为顿时又触发了孙家几位女性家属的泪点,静静的夜里,几声悲痛的哭泣,让我们几个人的心又尤为沉重!
孙家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家族成员个个也都比较理性、待人亲和,遗体化妆服务在农村少之又少,人们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名词。
经过耐心沟通,孙家子女表示可以为老母亲做遗体化妆服务!得到允许后,郑哥认认真真地对着孙老太遗体磕了三个头,其他人员静静肃立,默哀着等待郑哥执行化妆服务。
二十分钟后,孙老太的遗体化妆就做好了,郑哥又是磕三个头,宣告化妆服务结束。郑哥的举动,让家属们都心之一动!
孙家子女都是有头有脸的人,遗体化妆应该是了解过的,但从他们的表情上可以看到,真正轮到让自己去世的亲人接受这一服务,内心还是会有很多难以言说的感觉。
“俺娘死得好!”
孙老太的大儿子孙立蓦然间说了这样一句话,让我们顿时有点茫然,这种场合说这种话,不应该啊!
好在我们有老陈,平时我们都尊称他为陈老师,这个即将年过六旬的长辈,遇事沉稳,能够妥善化解各种难题,经过他与家属沟通,三言两语便让我们恍然大悟!
“俺娘这一辈子,说实话,没享过啥福……”大儿子孙立娓娓道来,也吸引了家族的其他成员聚集过来。
“俺娘今年整80岁,也算是高寿了,她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做人方面,却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孙立带着一种特殊的语气说道,“当年家里虽然贫穷,俺娘一直吃苦受累,但是却让俺兄弟姐妹四个接受教育,家里光景也越来越好!看着俺几个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俺娘这么多年的精气神一直比较好!只是最近几年年事已高,身体慢慢虚弱了,加之有慢性病,所以,也算是寿终正寝吧!”
我们团队的几个人和孙家的成员在院子里围了一个圈,静静地坐着倾听他们的家务事,男士们抽着烟沉思着,女士们双手托着下巴也在沉思着。
“二十多天前,俺娘突然吃不进去饭了,精神也越来越不好,带着她到医院一查,肠子里有个瘤,如果要维持生命,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做手术,要么就是药物保守治疗!当时,我们心里思想压力很大……”
孙立作为大儿子,需要承担的责任和考虑的事情显然更多,但面对母亲的赡养问题,还是要和弟弟妹妹们商量。
“我当时想着,俺娘有了病,就是花再多钱也得给她看!”二女儿孙娟说。
“当时我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大女儿孙兰说。
“要说老母亲得了病,花俩钱都不算啥,但是当时我有点犹豫。”孙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