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书生 作品

第16章 揽大权何分你我,登倭奴需得东西(第2页)

“殿下何意?”

“可允准藩王勋贵自行开府,在地方招募官员,训练士卒,自行治理,自负盈亏,监控周边,乃至自行决定是否向外围出兵,打下更多疆域。”

“这一套跟大明现行的办法有些像,但眼下大明只有藩王封地在边境,勋贵的封地都在内地。

如此安排,聪明人都心知肚明,这其实……其实只是开国初期皇帝忙不过来,所以想出来的折中办法,激励勋贵们帮着治理地方。

等将来天下安定,皇帝肯定是要收权的。

咳咳,末将并非舍不得放权,反而因为早就有觉悟,才会有此言谈,殿下切莫误会。

末将是想说,殿下的想法是好的,但实现起来很难。

若大明继续扩大疆域,哪怕勋贵的封地都在内地,朝廷也监控不过来。

一些勋贵必然表面服从,暗中搞鬼,则其封地及周边等于自立。

那大明打下这么多疆域又有什么用?不过是给他人做嫁衣。”

朱雄英赞扬道:“宋国公不愧是权谋派,虽是武将,看的却比大多数文官还清醒。

不得不说,你的想法完全正确,皇爷爷很有可能真是这么打算的。

可我跟你们所有人想的都不同。说句自傲的话,在格调上我高出绝大多数人一大截。”

“殿下此话何意?”

“只要是炎黄子孙,哪块地方归哪个人管又有什么关系?

若我们忙着内斗,好地方不去占,好资源不去抢,将来别的国家民族发展起来了,就会去占去抢,甚至会因为贪心把主意打到我们头上。

在我看来,与其这样,不如放权,让藩王和勋贵们去奋斗,去拿下更多疆域,纵然他们自立一国,只要认大明为宗主国,朝廷便该认这个账。

就算他们强大之后,不念旧情,完全独立,那也没关系,朝廷只当是投资亏损。

只要他们不来侵犯我们,那我们就可以让步,让步给血缘之亲的中国人嘛。”

冯胜:(⊙o⊙)…

“殿下还真是……心胸宽广,雅量高致!末将拜服!”

说罢,冯胜单腿跪地,朝着朱雄英低下了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