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诸佛门明争暗斗,住张家得遇秋雅(第2页)
山顶禅师满脸荣光:“鄙寺浅陋,不想却承蒙皇爷多年记挂,真是惭愧。”
此话一出,除皇觉寺僧人,其余寺庙的僧人都跟吞了苍蝇一样别扭。
其中尤以哀乾最火大,恨不得用大脚丈量山顶禅师长脸尺码。
继山顶禅师后,六大佛门之莲花寺、白马寺、灵山寺的方丈也都做了自我介绍。
另有一些江湖上还算出名的寺庙、尼姑庵也做了自我介绍。
至于一些小寺庙和游方僧人,倒是来了不少。
但根本不够资格露面。
直接被五大佛门的弟子挡在外面。
“怎么没见金刚门的师傅?”朱雄英问道。
“想来路上耽搁了。”哀乾道。
朱雄英点点头:“大后天就要开始水陆大会,希望他们来得及。各位。”
“请殿下吩咐。”
“孤一路舟车劳顿,有些累了,今日且先这样,水陆大会再见。”
“是,我等告退,殿下好生休息。”
笑着又点了点头,朱雄英摇着扇子入了临时行宫。
这处行宫由一个姓张的人提供,原是张家老宅,占地面积不大,但也不小,有三进院,还带两个跨院。
张家发家于二十三年前。
当时的张老太爷不过四十余岁,家无余粮,在元末乱世中过得十分艰苦,生下的五子六女陆续饿、病死七个,只剩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也是巧了。
就在他们走投无路时,当时连一方大佬都算不上的朱元璋正好来打集庆路,也就是如今的应天。
朱元璋这一来,当地百姓可算稍稍过上好日子,分田分地不在话下,税收也不高。
第二年,张家土地上更幸运诞生了一只水稻小小妖精。
在那样一个年代,一只主食类小小妖精可太是战略资源了,足以保证一年上万斤的粮食产出,可以养活不少人。
消息传出,就连朱元璋都十分高兴,亲自过去看望了那只初生水稻小小妖精,并派下文书教授相关知识给张家人。
当时的张家老太爷真聪明,除自家口粮,每年丰收的稻谷都交给了朱元璋做军粮。
又过了三年,他家的稻谷小小妖精还进化成了小妖精,可以确保百亩良田丰收。
这就更是好事了,一年能交近十万斤军粮给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