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盘庚迁殷(上)(第2页)
占卜只是幌子。
其实通过占卜,子旬想要看的,还是子颂的内心。
子颂没有反对占卜,领命之后立刻下去准备了。
随后,一场祭祀开始。
先问祖先,然后问鬼神,再把祭祀需要的仪式、人牲一一选出来,最后杀死,
并龟甲一起掩埋。
然后子旬得到了子颂给他的回答:“保留黎邑,支持有癸氏,但不主动出兵,不过为防止敌人的夹击,应该迁都殷地,重新整合兵马,构筑防线。”
“……”
听到汇报,在场所有贵族表情都不怎么好。
子颂的选择,背离了很多贵族。
尤其是河南的贵族。
他们在子和死之后,因为跟子旬的政见不合,找到了子颂,希望子颂能支持他们迁都返回西亳(偃师)。
毕竟子颂原来的核心力量全在上党盆地,而随着上次土方的大举进攻,将他们驱逐,外加子旬开始重返河洛的计划,虽然冀州的人口大量南迁,但这批上党氏族,也被迁徙了一多半去河洛填补缺口。2?萝!|?拉;小?说/2| ?1最:新?<)章>+节&*更=新?e快??
所以在河南贵族看来,就算迁都,也不能去这个所谓的殷地,西亳作为旧都,还是河南的地盘,岂有不来的道理?
结果现在看来,所托非人。
子颂对子旬妥协了。
一股被背叛的感觉萦绕人心,他们对低着头不言不语的子颂无比愤怒。
而子旬像是松了一口气说:“这件事好……”
子旬声音未落,门外匆匆闯进来几个人:“不好了!河洛大雨,发了秋涝,河南成了泽国!”
瞬间,所有人表情都变了。
子旬则是眼瞳一缩,伸出手在桌上一摄,将一卷帛书拿在手中,有点颤抖。
看到他的动作,不少人都疑惑。
但有人想到了什么,声音颤抖:“燕国钦天监测算,今年秋涝,应在河洛,若是不得河道疏浚,唯恐河南泽国千里。”
瞬间所有人脸色都变了。
“怎么可能!他燕国,有鬼神之谋乎!”
子旬看向说话的人,以及一些表情惊恐的人,很显然辛屈送帛书的时候,明显不止给他送了。
但凡商盟成员,也都送了一卷。
至于有多少人放在心上。
没有。
在他们看来,今年的秋涝,又怎么可能应在河洛呢?
天气的事情,又怎么可能绝对?
结果……显而易见。
“陛下,河南有灾,咱们不能继续留在此处了。”
“没错……”
“可燕国的预言,秋涝之后紧跟着就是寒冬,一场大水下来,所有积蓄也都会一扫而空,我们如何过关?”
子旬还是端坐高位,但下边的河南贵族都快急死了。
他们迫切想要知道,留在后方的地盘,现在损失情况。
这可都是身家性命啊!
“好了,不管南边情况如何,如今唯一能供养得起所有人的地方只有殷地了。”子颂缓过神来,第一个站出来开口说:“夏秋洪涝本就是常态,如今我们要应对北方日益强大的敌人,不能再跟之前一样分散了。
合兵一处吧!
至于你们的损失,接下来化整为零,协从有癸氏劫掠,应该能补齐你们的缺口。”
子颂一开口,河南贵族们张了张嘴,但反对的话最终没有说出来。
王室的意志很明确,他要迁都殷地,在这里北鼎幽冀、东扼兖青、西接太行、南制豫淮,并且以大邑商现在的耕种技术,这一片千里京畿,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生机,而且还能将河洛捏在手中。
最关键的是,这里不管发兵攻打哪个方向,出兵距离都是最短的。
还有数条河道转运粮草,能极大节省成本。
因此这里就是如今最好的定都地点。
现在气氛到这里了。
贵族们再有不满,也知道他们无路可去了。
除非他们的积蓄还在,没有在这一场大水之中被冲垮。
“那就这么办吧。我们要准备河南的救援与迁都,就不在山西打大邑商的名号。拿不是商盟的旗号办事,其他的都撤回来。
通令梁嚣,让他后撤去殷地,督建一些临时营地,方便之后的安置。”
子旬开始发号施令了。
大邑商的政治体系,虽然还是贵族封建为主,但以他为核心,其实已经形成了类似燕国家臣体系,子旬就算不在殷地,当地的一切也都会交给他的心腹去安排,这些心腹手中也都有自己的地盘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