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总督 作品

第70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是为我而死

  朱棣对于杨轩杀死倭国使臣的事并不怎么在意。

  他更想知道杨轩禁止外邦之人购买《永乐大典》的用意。

  他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闻言,杨轩想了想,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

  “贞观时期,万国来朝,大唐威服四方。”

  “周边各国无不仰慕大唐。”

  “派遣使臣朝贡。”

  “唐太宗为使华夏文化能传播四方,对各国使臣的赏赐也是不少。”

  “文化,技术等数不胜数。”

  “得到了大唐的技术支持,周边各国的发展极快。”

  “就比如文成公主去吐蕃和亲,比如。带去了大唐先进的文化技术。”

  “虽说在文成公主活着的时候,大唐与吐蕃的关系极为友好。”

  “但是在我看来,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唐国力昌盛,吐蕃不敢对大唐有什么心思。”

  “而在安史之乱后,大唐元气大伤,国力衰弱。”

  “相反吐蕃之前在得到大唐的技术支持后,日渐强大。”

  “对大唐也没有了以前的恭敬之心,反而还趁火打劫。”

  “回纥也差不多。”

  “出兵帮助大唐平乱,但却把洛阳劫掠一空,杀人无数。”

  “当然,那个时候大唐的皇帝也不行,竟然让异族随意劫掠自己的子民。”

  “枉为人君!”

  “还有倭国,贞观时期派遣唐使朝贡,见识到大唐的繁华强大之后,又多次派遣遣唐使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技术。”

  “利用从大唐学习到的东西,他们通过改革,快速发展起来。”

  “元朝初期,两次征倭国失败,更是助长了倭国的气焰。”

  “觉得他们有神风保佑。”

  “洪武时期,沿海倭患频发,太祖派遣使臣去问罪,他们竟然擅杀大明使臣,太祖本想出兵攻打,但倭国远在海外,又有元朝失败的例子在,而且那个时候大明最大的敌人在草原。”

  “太祖只能强行忍下这口气。”

  “后为保护百姓,实施海禁政策。”

  “永乐初年,倭寇依然侵犯沿海地区。”

  “我大明百姓死伤颇多。”

  “直到我大明水师扩大,宝船下海,沿海地区才逐渐稳定下来。”

  “纵观过去数百年历史,我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周边各国就尊重你,认你当大哥。”

  “可当衰弱的时候,谁都会上来咬上一口。”

  “尤其是倭国,大明全然没有大唐时期的尊重。”

  “现在大明国力昌盛,他们不敢挑衅大明。”

  “可若有一天大明国力衰弱呢?”

  “他们会不会入侵大明?”

  杨轩细细道来,看着朱棣反问了一句。

  “他们敢?”朱棣一拍御案,怒道。

  “从历史来看,他们还真敢。”杨轩说道。

  接着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润了润嗓子。

  “对于倭国,我的评价就是知小礼而无大义。”

  “这就是一群白眼狼,学了几百年,华夏文化的精髓他们根本就没学到。”

  “他们那个小岛上,虽有不少矿产,但土地贫瘠稀少,种不出多少粮食。”

  “所以在他们心里,非常渴望有像中原这样富饶的土地。”

  “你想想看,他们向大唐学习了先进的文化技术发展起来之后,就敢跟我们龇牙咧嘴。”

  “若是再让他们把我们大明先进的技术学去,那还了得?”

  “你不妨想想看,几十年,一百年后,他们乘着宝船,架着大炮,从沿海登陆大明,烧杀抢掠。”

  “不要怀疑他们敢不敢,做不做得到。”

  “只要让他们把我们大明的技术学了去,他们就一定会这么干的。”

  说到此处,杨轩不由想起了后世那场旷日持久的抵抗侵略的战争。

  四万万华夏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无数人才将侵略者赶出去。

  在废墟上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是为我而死!

  杨轩要让大明强大下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沟通。

  就算以后大明不可避免的会衰落,但只要这片土地依然由汉人做主,那就容不得蛮夷作乱。

  “杨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