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否 作品

正文 629. 悲催的三教主(第2页)

在这双重诱惑的驱动下,邹炎文最终决定采取行动,他与蒲基洛共同策划了一场精心布局的计划,决定彻底打破沧海教现有的权力结构,独立掌控沧海教的未来。

两人暗中策划,巧妙安排,将沧海教的其他两位教主大教主赵学文和二教主谢涛涛设下圈套,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将两人暗算,邹炎文借此机会发动了教内的内变,经过一番精心运作,最终顺利掌握了沧海教的最高权力,成为了无人能及的教主。

邹炎文原本满心以为,只要除掉赵学文和谢涛涛,沧海教自然会归他一人掌控,所有的权力与责任都会一如既往地集中到他手中,然而,事后他才深刻意识到,自己对局势的判断是多么过于单纯与天真。

虽然赵学文和谢涛涛确实是在邹炎文和蒲基洛的精心策划下被除掉,成为了他掌控沧海教的铺垫,但意外的是,沧海教并没有如他所预料的那样顺利归入他手中,反而发生了出乎他意料的局面。

首先,两名供奉在事情发生之后选择了远离沧海教,彻底脱离了原本的教内体系,甚至带着自己的部分势力远走他乡,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而剩下的沧海教修士并没有完全听从邹炎文的指令,反而在内部爆发了严重的动荡与纷争。

各方力量之间的角逐和争斗一度让沧海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状态,许多修士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斗不休,甚至发生了火并,结果在这场内乱中,沧海教的整体实力不升反降,所剩的力量不但远远不如往昔,甚至连原本的三分之一都未能保住,大部分修士要么选择了离开,要么在争斗中丧命,剩下的更是人心涣散,士气低落,整个沧海教几乎成了一盘散沙。

面对这种局面,邹炎文并没有选择直接放弃,虽然他心中已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并不甘心就此认输,他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沧海教的局势必定会逐步稳定,教中的实力会逐渐恢复,只要他采取足够强硬的措施,稍微整理一番,沧海教还是可以重新回到过去的辉煌。

可现实的残酷远超他的预想,离开沧海教的修士人数并没有得到遏制,反而逐渐增加,许多修士选择了背离,放弃了沧海教的庇护,远赴他处寻找新的机会,邹炎文感到越发无力,他采取了许多极为严厉的手段,对那些敢于离开或违反命令的修士进行重刑惩罚,但即便如此,也无法真正阻止修士们纷纷选择脱离这个已经开始崩溃的组织。

此时,邹炎文终于彻底意识到,赵学文和谢涛涛能够在沧海教的内部稳居大教主和二教主的位置,并非仅仅依靠运气,而是有着他们深厚的根基与广泛的支持力量,与他们相比,自己这个后来者的基础要薄弱得多。

赵学文和谢涛涛的领导力和魅力,使得他们能够团结教内的力量,稳住沧海教的根基,而他自己,作为三教主的存在,始终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与信任,导致了如今局面的失控。

邹炎文不得不承认,自己虽然通过手段夺取了教主之位,但由于底层人心的薄弱,他始终未能在修士中获得真正的威望和忠诚,在这种内外困境的双重压力下,邹炎文深知,自己的领导地位并没有如他所预想的那样稳固,反而变得愈发岌岌可危。

邹炎文最为郁闷的地方,远远不止他所面对的内乱和失去控制的沧海教,实际上,他最为沮丧的原因,源自于他与蒲基洛的微妙关系,蒲基洛不仅帮助他除掉了大教主赵学文和二教主谢涛涛,而且在成功实施这一阴谋之后,蒲基洛竟然毫不客气地带走了沧海教百分之八十的积蓄。

这还不算,蒲基洛居然提出了更为过分的要求——他要求沧海教每年都要按时提供大量的药材和各类材料,理由无比简单,却又让人无法反驳:沧海教如今已经沦为海修殿的附属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