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大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一章 曹宪有孕,好事连连(第2页)

曹操得知曹宪有孕后,倒是非常高兴,送来了不少滋补品。

第二件好事,就是廉价青霉素,终于发明出来了。

青霉素,和廉价青霉素,是完全不一样的。

只要知道原理,再有一定的技术基础,谁都能制造出青霉素来。当初,姜耀介绍原理,让华佗发明的,就是普通青霉素。虽然华佗成功完成了任务,但是一个人一天青霉素的用量,成本高达黄金十两。

如此成本,注定了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使用。

那么,廉价青霉素,究竟是怎么发明出来呢?

其实就是靠运气。

找到比普通菌种的青霉素产量多得多的菌种,就能生产出廉价青霉素。

事实上,后世的廉价青霉素就是这么来的。

大科学家弗洛里的女仆,去市场买水果蔬菜,带回来的甜瓜中有一个发霉了。弗洛里陡然发现,那甜瓜上的霉菌生产青霉素的能力是普通菌种的一千倍以上。

如果没有这场女仆的意外采购,谁也不知道,后世的廉价青霉素究竟会在何时诞生。

大概是姜耀一年好运的效果,华佗在发明了青霉素后,又偶然间找到了一个变异的霉菌菌种。现在,在天策军,一个人一天青霉素的成本,大概在一百钱左右。

虽然成本还是有些高,但这玩意儿可以救命啊,对于流感、肺炎、脑膜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产褥热等有特效,也用于治疗心内膜炎、破伤风、气性坏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鼠咬热、梅毒……相对而言,一百钱一天的成本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还有最关键的,青霉素让手术治疗成为了可能。

历史记载中,曹操有头疼之症,华佗提出对曹操进行开颅手术,曹操杀了华佗。不得不说,从后世医学的角度来看,华佗死的一点也不冤。很简单的道理,光有“麻沸散”有什么用?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曹操术后感染的问题,华佗根本就不可能有办法解决。

恐怕最大的可能,是曹操不肯给华佗官做,华佗心里有气,干脆提出了一个根本不靠谱、却无法验证的方案。没想到的是,曹老板也是暴脾气,直接把他杀了。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有了青霉素,再配上华佗的麻沸散,使各种手术成为了可能。

姜耀已经下旨,在洛阳建立华夏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医院”,名为天策医院,由华佗任天策医院首任院长。这天策医院不仅治病,而且有部分培训功能,华夏各县都要派两到三名医生,分批到“天策医院”进修,学习各种先进药物的用法。特别有天分的,与华佗一起,进行各种手术。以后的天策医院,将成为全人类的医学圣地,成为不知多少绝症病人最后的希望。

比如阑尾炎手术吧,在古代叫做“肠痈”,就是不治之症。但是,现在在天策医院,就完全是个小手术了。

当然了,青霉素最主要的用途,是用在各种伤口上,也就是战争中。

姜耀下旨,以原来天策军的军医为基础,紧急组建天策卫生急救军,专门用青霉素加止血钳加绷带,进行战场急救。多了不敢说,至少降低七成以上战场上士兵的死亡率、残疾率,是手拿攥的。对天策军士气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

在如今,这个天策军即将四国联军开战的时期,天策卫生急救军的意义真是如何形容都不为过。

姜耀好运的第三件事,就是三弓床弩被马钧研制出来了。

一次发射五十支弩箭的诸葛连弩,马钧早已研制成功。不过,无论马钧如何改进,这种“诸葛连弩”的射程,也只有五十步左右,而且得三个人才能操作。

想想也是,如果一个人即可操作,还能发射百步,一次发射五十支弩箭,那诸葛连弩不成机枪了吗?也太逆天了。

三人操纵、射程五十步、一次发射五十支弩箭,大概就是诸葛连弩的极限了。

姜耀没再让马钧在诸葛连弩上下功夫,改让马钧研究三弓床弩。

什么叫三弓床弩?

此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故又称“一枪三剑箭”,射程在一里半到两里半之间。

没错,就是有两里左右的射程!

在历史记载中,宋辽进行澶渊之战,宋军就是在辽军攻城时,匆忙击发了三弓床弩,远程狙杀了辽军主将萧挞凛。主将一死,辽军士气涣散,“澶渊之盟”成为了可能。

还有,蒙古人向中亚进攻,攻打坚固的堡麦门底司堡,无计可施时,从东方运来了“射程两千五百步”三弓床弩,射杀了守城堡的无数士兵,取得了最终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