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大 作品

第一百一十六章 祝融夫人,热情如火(第2页)

这是诸葛亮的心里话。

虽然,他不可能知道,在历史上他得“七擒”孟获,才能让南中蛮人心服口服。

但是,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如果没有铜雀之盟,华夏军阀混战,征服南中地区的蛮人得多么困难,得有多少反复。就算是华夏一统,如果朝廷讲什么“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南中地区的蛮人桀骜不驯,也不会这么容易归附。甚至很有可能,在某些愚蠢当政者的施策下兴旺发达起来,反而成为华夏的心腹大患。

现在可好,在天策秦王姜耀的影响下,华夏展露出咄咄逼人的扩张姿态。南中蛮人不但痛痛快快地跪了,而且成为了华夏扩张的一大助力。

刘备道:“所以,吾等接受南中蛮夷的投降?”

诸葛亮道:“理应如此。”

当然了,虽然孟获主动归降,不可能再把南蛮普遍贬为奴隶了,但也不可能给他们太好的待遇。

很快地,蜀王刘备关于南蛮的法令就制定出来。

其一,三年内,所有南中蛮人,必须放弃蛮族服饰,改穿汉家衣冠,学会基本汉语。

其二,严禁南蛮内部通婚。南蛮贵人子侄,可以参加蜀王怯薛军。其余男蛮,只有参加蜀王仆从军,立下功劳,才能获赐女奴,繁衍后代。

其三,虽然南蛮大多身处高山密林之中,很多地方既不大好移民,也不大好均田,但是所有山林及其主人,必须登记在册。按照山林大小,物产丰富,缴纳税收。

没错,就是税收。

不贬为奴隶,已经是王恩浩荡了,不征税怎么可能?

蜀王刘备现在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而且,南蛮现在虽然生产力不够发达,但是可以收税的好东西还是很多的。在历史记载中,诸葛亮“七擒孟获”,恩威并施,每年都能从南中收取大量的“金、银、丹、漆、耕牛、战马”,“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现在刘备是以征服者的姿态统治南中,收取的赋税至少是诸葛亮到两倍,甚至三倍。再加上强令南蛮种植甘蔗,卖给天策军得到收入……粗略算起来,刘备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财力,养活十万大军了。

“这就是铜雀之盟的威力啊!不费吹灰之力,就多了四十多万人口,精锐的南蛮仆从军,还有这么多的税收!以此为基,吾刘备,定能在十万大山中打下一片大大的基业。”刘备美美地想着。

不管怎么说吧,抄作业谁不会啊?刘备对南蛮的政令,基本采用了姜耀对凉州羌人的政令。只是刘备没有姜耀那么多忠心耿耿的不打任何折扣完成任务的手下,所以单从条文上来讲,温和一些而已。但在具体行事上,却未必会比天策军温和。

三个月后,在孟获的积极配合下,南中蛮人全部纳入了华夏的掌控之中。

包括祝融焱在内的五名美人,也在刘备使者简雍的护送下,到了洛阳城。

没错,现在姜耀还在洛阳。

从表面上看,姜耀的铜雀之盟,解决了华夏内部的争端。现在,他应该身处白河州,指挥天策军继续进攻贵霜,或者向西进攻安息。

但是,实际上,账不是这么算的。

铜雀之盟后,曹操向东征讨高句丽,孙权向南征林邑,刘备灭氐人、征南蛮。

这是姜耀一统寰宇计划的一部分。

因为天策军的科技优势,他们掳掠的资源和财富,大部分会通过各种交易,落入天策军的掌控之中,增强姜耀的实力。他们献上各种的异族美人,更是会通过系统暴击,进一步增强姜耀的实力。

此消彼长之下,这些人实际上是为姜耀打工。

所以,姜耀务求这计划取得开门红,亲自坐镇华夏,以防各种意外的发生。

只是没想到,最先取得辉煌战果的是刘备罢了。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屠城的主要作用是什么?不就是降低敌人的反抗意志吗?

灭族也是类似啊!

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姜耀都灭了匈奴、鲜卑、羯那么多异族了,曹操都灭了乌桓了。刘备也已经消灭了氐人,再加上凉州羌人现在境况的示范作用……对华夏了解甚深的南中蛮人,岂能不有所触动?他们不上赶着投降,才是咄咄怪事呢。

“原来,现在的祝融女,还没嫁给孟获啊……很好,那么,今晚就让祝融焱侍寝吧。”姜耀淡淡地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