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铜雀之盟,分赃大会(第2页)
刘封面色微变,文道:“所以,天策军官盐的成本甚低微?”
“即便天策军不用奴隶制盐,恐怕每石盐的成本也就在百文左右。”诸葛亮道:“当初,吾随天策军西征,有意问过上将军这个问题,没想到,他还真的直言相告了。吾估计,当时的天策军,实力还不够强大,还需要官盐获得的暴利支撑军费,才没有降低官盐的价格。荆州一战,天策军实力迅速膨胀,天策军不再十分需要这笔钱,就可以让利施恩百姓了。”
刘封有服气地道:“即便如此,该收的钱,姜耀不收,那还不是沽名钓誉吗?”
诸葛亮耐心解释道:“话不能这样说。人再节省,也是要吃盐的,否则就会全身无力,失眠盗汗,甚至死亡。所以,当初的汉武帝,通过盐铁专卖,聚敛天下之财。但是,食盐价格高昂,百姓们吃盐少了,哪有许多力气干活?百姓们干活少了,官府的税,不也就少了?影响了百姓的健康,就更得不偿失了。而且,封公子在洛阳,看在不少天策府的新奇之物吧?百姓们把钱花在盐上多了,买其他新奇之物的钱就少了,对天策府照样不利。”
刘封模模糊糊好像意识到了点什么,道:“所以,天策军降低盐价,既可以让麾下的百姓更加健康有力,而且能让麾下工坊的新奇之物有更多的销路。从长远来说,天策府还是赚了?”
“可以这么说。其实,天策府免费推广种痘之术,也是这个道理。那‘小儿疮"(天花)害的可不止是小儿,还有壮汉、妇人和老人。一个活人,一辈子能给天策府贡献多少税收?免费种痘,才能花多少?这笔账,天策府算得清。”
刘封瞠目结舌,道:“照军师这么说,姜耀降低盐价以及免费种痘,不但不是沽名钓誉,反而是深谋远虑了?那……那咱们能学习吗?”
“恐怕不行。”诸葛亮苦笑道:“种痘之术,咱们根本就不会。天策军的‘晒盐法",吾只听说个名字而已。到底如何做,还需要仔细研究。再说了……”
“如何?”刘封焦急追问道。
诸葛亮无奈地摇了摇头,道:“即便吾能精研晒盐法,把治下食盐的成本,降低到百文以下。即便咱们明知道,降低盐价,从长远来看对咱们大有好处……咱们的钱财一直不富裕,又怎么可能真的舍得眼下这么一大笔收入呢?”
刘封若有所思地说道道:“说到底,咱们和天策军实力差距太大了。很多事,天策军可以做,咱们却想学也学不了?”
“确实如此。”诸葛亮叹息道:“不过,封公子也不必太过灰心。日有升落,月有圆缺。即便强如汉武帝,不也有下《轮台诏》的那天吗?姜耀再英明神武,也肯定会犯错的。吾等虽然现在势力弱小,但时间久了,并不是没有和天策军抗衡的机会。”
话虽如此,诸葛亮都无可奈何地开始等着姜耀犯错了,刘封能有多大的信心?
其他诸侯使者也是类似。
眼睁睁得看着,姜耀眼睛都不眨,就主动放弃了这么一大笔收入。不管是觉得姜耀在沽名钓誉也好,还是弄清楚了姜耀的深意也罢,都再次被天策军强大的实力震惊了。
也就是在这个氛围中,姜耀颁布了今天最后一道旨意。
这道旨意,并不是由宣表官宣读,而是姜耀亲自颁布。
他朗声道:“刚才的三大旨意,是吾对治下军民百姓的一个交代。最后一道旨意,却是吾要给华夏所有百姓一个交代!吾要给他们带来,天下太平!”
“什么?天下太平?”
天策军治下的军民百姓还好,对姜耀这话没什么感觉——天策军的实力强大无比,向来只有天策军打别人的份儿,没有别人打天策军的份儿,他们本来就在享受着太平。
但是,诸侯使者闻听此言,俱皆心中一紧,紧张地向高台上的姜耀看来。
如今华夏还有这么多诸侯并立,要争子民争地盘,怎么可能天下太平?
姜耀之前说,诸侯要派能代表君主的重臣参加,恐怕就是应在这件事上了吧?
果然!
姜耀朗声道:“当初,汉高祖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今日,吾,天策秦王姜耀,也要在这铜雀台上,与天下诸侯约法三章。第一章:未得天策秦王允许,华夏诸侯之间,不得互相攻杀,否则即视为对天策秦王之挑衅,必遭天策军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