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给孙权一点,天策震撼(第2页)
姜耀对此早有预案,道:“据吾所知,五斗米道以天师为最高,下设“治“为治理单位,各治立治官,冶官下面还有祭酒,统领所有信道教众,甚为严密。所以……”
“请上将军示下。”
“在吾心目中,这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其实差别不大。都是以鬼神的名义笼络百姓。建立威信,然后成立官府与天下诸侯争锋。张鲁若是想要继续富贵下去,必须对五斗米道进行改良。”
阎圃心中一动,道:“所以,上将军的意思,五斗米道可以继续存在?只需改良即可?”
姜耀微微一笑,道:“如果,张鲁不再用五斗米道谋求世间的权力,吾为何不允许五斗米道存在呢?如果,五斗米道,能为我天策府所用,吾又何吝让张鲁将五斗米道发扬光大呢?”
这是姜耀的心里话。
别说在这个时代了,即便到了后世的现代社会,都会有些愚昧的人信鬼神之说。
完全驱散鬼神之说,是完全不可能的,只能加以引导和利用。
或者说,头脑中的阵地,天策府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所以,如果五斗米道能放弃对世俗权力的追求,转而追求精神方面的信仰,并且能为天策府所用的话,姜耀并不介意进行扶持。
“那可太好了。”阎圃大喜过望,道:“张鲁有两大基业,一为汉中之地。二为五斗米道。如果,上将军支持张鲁将五斗米道发扬光大,哪怕是拿走汉中之地,想来他也会甘之如饴的。”
姜耀微微点头,道:“希望他会这么想。不过,吾再强调一次,五斗米道,必须改良,全心全意效忠我天策府。如果,如白沙郡的浮屠教那般阴奉阳违,甚至是阴谋叛乱的话,不要怪吾翻脸无情,将张氏一卒,乃至于整个五斗米道,连根拔起,一个不留。”
“微臣明白!微臣定将上将军的意思,完完整整地告诉张鲁。呃……上将军,您可是要对白沙州的浮屠教动手吗?”
“确实如此。”姜耀冷笑道:“本来浮屠教促成贵霜、朱罗、百乘三国联盟,对付我天策军,吾就甚为不满。但是,各寺庙既然和城中百姓,一起主动投降,吾也就懒得追究,对他们和普通百姓一视同仁。没想到,白沙州的局势稳定下来之后,这些浮屠教的僧人又不安分起来,串联勾结一部分贵霜的失意贵人,图谋不轨。如此,就留不得了。
阎圃道:“那微臣能否能留下来,仔细看看白沙州浮屠教的下场,然后再回汉中,以警告张鲁呢?”
姜耀微微点头,道:“可。”
天策军很快就行动起来。
白沙州内,所有浮屠庙宇,尽皆收归天策军所有。
禁止任何人私藏任何浮屠典籍,否则以谋反罪论处,诛三族。
所有浮屠教僧人,一律贬为奴隶。
所有与浮屠教勾结的贵霜失意贵人,也一律抄家,财产归天策军。女子为婢,赏赐给有功将士或者移民,男子为奴去给天策军修路。
没错,就是修路。
为什么朱罗国的胡椒,运到华夏后会那么贵?除了各国重复征税,以及盗匪之外,不就是道路难行吗?
而且,天策军如今分为东西两部分,通过河西走廊进行连接。道路的畅通,对天策军来说非常重要。
所以,贵霜国奴隶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天策军修路,尽最大可能缩短天策府东西两部分的通行时间。
不管怎么说吧,征服白沙州后不到一年,天策军再一次举起屠刀,向不安分的浮屠教众以及与他们勾结的贵人们砍去,着实将贵霜其余原住民吓得不轻。
天策府携此余威,在白沙州,实行完完全全的均田制。只是异族成年男女,不会如汉人移民一样拥有太多的土地,而是只会拥有十亩地,勉强温饱而已。
不过,话说回来,十亩地也不少了。
贵霜是个奴隶制国家,全国有一半以上是奴隶。
虽然天策军对异族压榨的比较狠,但是这些奴隶本来就一无所有。现在获得了属于自己,能够勉强温饱的土地,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了不得的善政了。眼看着,之前那些高高在上的奴隶主,现在跟他们的生活差不多,更是心中甚爽。所以,这些奴隶竟对天策军感恩戴德起来。
刘表将富庶的南阳半郡以及半个南郡,交给了天策府,一下子为天策府增加了百万的汉家人口。
姜耀趁机进行了十万青壮的大移民。
随着这些汉人移民的到来,以及那些之前贵霜奴隶的支持,天策军对白沙州的统治也越来越稳固。
……
……
建安十二年,五月初七。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大小三千多艘船只,俱皆挂着东吴的旗帜,沿长江逆流而上,向着江夏郡进发。
正中间,最大的一艘楼船上。
孙权站立于最上面一层的甲板上,向着身旁的两名心腹大臣看来。
左边那人看年纪在三十岁上下,身材高大魁梧,相貌堂堂,一双虎目中微带忠厚老实之色,正是鲁肃鲁子敬。
右边那人,看起来比鲁肃略小一些,身长七尺,眉毛修长、眼睛明亮,雄姿英发,则是天下闻名的“美周郎”,周瑜周公瑾了。
孙权比鲁肃、周瑜的年纪都要小,今年不过二十五岁。如此年纪就牢牢掌握了东吴大权,成为江东之主,当真野心勃勃,豪情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