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新都建成,华夏诸侯们的震惊(第2页)
“如何?”郭嘉苦笑道:“虽然咱们许都也算繁华……邺城更是汝南袁氏多年经营的老巢……但是,无论许都还是邺城,和这新长安城比起来……比不了,完全比不了。恐怕,只有大汉故都洛阳,在最繁华的时期,才能相提并论啊!”
荀彧却摇了摇头,道:“奉孝你没去过洛阳,才会有如此想法。但是,灵帝时期,吾在洛阳居住了五年之久,对洛阳知之甚详。毫不夸张地说,即便洛阳最繁华的时候,也难望这新长安的项背。此城实在是我华夏古往今来,规模最为宏大,城防最坚固,也是最为美丽的一座城市。端地称得上夺天地之造化,巧夺天工。”
“是啊,这新长安,的确称得上古往今来第一城了!想那天策上将姜耀,真是惊才绝艳之极。不但建立了天下第一的天策军,还建了如此天下第一的城市,真是能人所不能,羡煞旁人啊!”曹昂对姜耀充满了钦佩和羡慕。
“老夫却以为不然!”
王朗唱起了反调。
此人今年六十三岁,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虽然在四人中地位最低,但他是当世大儒,名望甚高。又官居谏议大夫,论气势绝不在三人之下。
王朗哼了一声道:“昂公子光看到这新长安是古往今来第一坚城了,却不知道,这座城池,耗费了多少奴隶的血肉和性命?姜耀不过是一个率兽食人之辈而已,如何值得昂公子羡慕?须知,古人有云,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啊。”
言毕,王朗斜眼向郭嘉、荀彧看来,暗暗寻思:郭嘉、荀彧,你们两个好大的名头,但是,在这关键时刻,只知什么坚城,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仁义”二字,实在是落了下乘。还是老夫仗义执言,将昂公子导入了正途,才是正臣所为。你们那尚书令、军师祭酒的职司,实在是应该老夫来做才是。
然而,郭嘉却轻吐了三个字,道:“十二万。”
“什么十二万?”
郭嘉道:“王景兴(王朗字景兴),你不是说,昂公子不知道,这座城市耗费了多少奴隶的性命吗?那么,你王景兴知道吗?”
“老夫怎么可能知道?”
“你不知道,吾来告诉你:姜耀为了修这座新长安,先后动用的奴隶,在二十万左右。现在,城池完工,还剩下八万。也就是说,十二万奴隶的尸骨,筑成了这座新长安。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那又如何?”郭嘉冷笑道:“天策军的所作所为,何曾遮掩过半分?对,他们是用近百万异族奴隶,供养出了天下第一的天策军。他们还用十二万奴隶的尸骨,筑起了我华夏第一坚城。说什么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吾来问你,你王景兴可有德?”
“我……老夫当然有德!”
“那你的德,是能为朝廷,建一支足以对抗天策军虎狼之师呢?还是,能为朝廷建一座不亚于这新长安的天下第一城呢?”
“我……”
“哼,空谈仁义,不通实务。难道,你王景兴要昂公子成为一个,如你一般,只知假仁假义的腐儒,而不是能与天策上将姜耀相匹敌的英雄吗?”
“我……”
“难道,你要主公坐视天策上将崛起,为了什么“仁义”二字,对天策军的强大丝毫不屑一顾。等得有一天,天策军大兵杀到,主公身死族灭吗?”
“我……”
王朗被郭嘉问了个哑口无言。
他身为当世大儒,论口才其实不在郭嘉之下。如果狡辩,还是是能狡辩的。
但是,奈何,对于那种死鸭子嘴硬的儒生,汉朝的人们是很有办法的。
比如,汉武帝时期,有个叫狄山大儒对汉武帝空谈仁义,说得天花乱坠。汉武帝说你这么大才,去对付匈奴肯定是手到擒来了。也不难为你,你去边境守一座小城堡,不让此城被匈奴人攻陷就行。这位叫狄山的大儒,满口的仁义道德对匈奴人完全无法施展。到了那城堡后没多久,就被匈奴人砍了脑袋。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郭嘉一叫真,让王朗去对付姜耀,他就无言以对了。
“哼,吾从未见过,如你王景兴一般的厚颜无耻之徒!”
顿了顿,郭嘉向曹昂看来,道:“昂公子不必听王景兴的迂腐之论。正所谓,见贤思齐。昂公子羡慕天策上将的成就,如果能以之为师,进行学习,就是天下之幸事了。”
曹昂微微躬身,道:“多谢郭先生教诲,昂受教了。”
荀彧心中一动,道:“听奉孝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对姜耀压榨异族奴隶,建立强军,修筑坚城之举,是非常赞同了?”
“当然。”郭嘉道:“主公得了两万匹战马之后,一直犹豫不决,到底是先对付刘备呢?还是对付乌桓人?抑或是先全取幽冀二州?回去之后,吾就会向主公提出建议,先灭了乌桓人,取他们的战马,组建更多的骑兵。用他们的男人为奴,为咱们屯田。用他们的女人为婢,作为对将士们的赏赐,建立前所未有的强军。然后,再以此强军出击,想打刘备就打刘备,想取幽州就取幽州,岂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