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大 作品

第八十二章 洛神甄宓,已入彀中(第2页)

最后,曹操总结道:“以袁本初的本事,如何能不知如何正确地诛杀宦官?他身为大将军何进的亲信,为什么不提醒何进的昏招?不但不提醒,还竭力怂恿?说穿了,袁绍就是想让何进去死,让袁隗独掌天下大权罢了。真正处心积虑想造反的,不是什么董卓,甚至不是什么黄巾军,而是天下仲姓汝南袁氏!是袁绍本人!吾早就恨不得,生食其肉,夜寝其皮啊!”

“原来如此。看来,这袁本初还真是死有余辜。”

其实,曹操说地到底是不是真的,姜耀并不关心,只是当个稀罕事来听罢了。

顿了顿,他面色微敛,道:“曹公邀姜某人今日来会,该不会是谈这些陈年旧事的吧?”

“呃……”曹操面露难色,道:“其实吧,吾是有两个不情之请,想和上将军商议。”

“不情之请?曹公说来听听。”

“第一个不情之请就是,黎阳、朝歌、荡阴这三县,虽然属于河内郡,却是袁绍的地盘。当时,郭嘉和昂儿一时疏忽,直接许了上将军整个河内郡。这三县地处黄河以北,吾若以邺城为都,这三县可万万割让不得啊!”

曹操和袁绍之前,其实是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北属河北,归袁绍。黄河以南属河南,归曹操。

河内郡虽然大体归曹操所有,但黄河以北的黎阳、朝歌、荡阴虽然在行政区上属河内郡,却是在黄河以北,袁绍的地盘。

“哦?是吗?”

姜耀其实自己都没注意到这个问题。

仔细想想,是挺过分的。

如果姜耀把这三个县都占了,曹操没了黄河天险不说,天策军的边境照样离着邺城不到一百里。曹操的都城,不就白迁了吗?

他微微一愣,道:“看来,曹公是不想失去黄河天险的依仗啊。倒也可以理解。那第二个不情之请,又是什么呢?”

“第二个不情之请。就是张郃和高览,带着九千袁绍的残兵败将投了曹某人。这个……这个……如果把他们交给上将军,实在是曹某的面子上不大好看。还请上将军,高抬贵手,把他们让给曹某人吧。”

如果是在姜耀穿越之前的历史上,这么多人投降,曹操绝对不会要,顶多收留下张郃、高览以及几百核心精锐,其余人等全部坑杀。

没办法,曹操没粮食,完全养不了这么多人。

但是,这次不是没烧乌巢吗?即便是和姜耀平分乌巢的粮食,曹军今年的粮食供应,都问题不大了。

这支九千人的骑兵队伍,对于骑兵总数两万多一点的曹操来说(兖州的曹仁手中有数千骑兵),真是眼馋得很!

至于说什么面子上不好看,就只是曹操的话术,想让姜耀心软了。

“三县之地……张郃高览的九千骑兵么……”

其实,对于姜耀来说,官渡之战他收拢的降军都十二三万了。

就算单论骑兵,他麾下的野战军,全都可以当骑兵用。境内畜类资源丰富之极,再组织个十来万骑兵,都不算什么难事。

这九千骑兵,当真多了不感觉多,少了也不感觉少。

不过,话说回来,即便再看不上,也不能白白损失不是?

姜耀轻轻敲着几案,道:“不知曹公准备,如何弥补我天策军的损失呢?”

“万不敢让上将军吃亏。”曹操道:“当日大战结束,吾就派夏侯惇和夏侯渊,率领所有精骑,去围邺城了。这攻打邺城之事,也全包在曹某人的身上。城破之后,邺城三十余万人口,乃至于他们积攒的资财,曹某以及吾麾下的大军丝毫不动,只待大将军接收!”

“这样啊……”

“还有,上将军不是想要代郡和上谷郡吗?也是曹某人派兵去攻打。攻下之后,再交给上将军。上将军可不费一兵一卒,就得此二郡。”

姜耀如果真的想打代郡和上谷郡,直接从并州出兵是不行的。

因为并州和这二郡之间,隔着巍峨的太行山。河北军只要把山口的陉路一堵,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以,要取二郡,只能走曹操现在和未来的地盘——从豫州攻冀州,再从冀州攻到到幽州,最后再取了幽州西北的这二郡。

现在可好,不用天策军出兵,曹军攻打下来再移交。

姜耀想了一下,道:“看来,曹公是不希望,我天策军在河北境内进军啊。也不是不行,只要曹公再答应,给吾一个人,就一切如曹公所愿。”

“什么人?”

姜耀到底看上了我麾下哪个大将?典韦还是许褚?真有些舍不得啊!

还是某个美人?不会吧?吾能搜罗到的美人,都给姜耀送去了啊!该不会,他又看上了什么棘手的有夫之妇吧?

曹操有些紧张地,等待着姜耀的回答。

不过,姜耀的答复,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道:“马钧!”

“马钧是谁?”曹操一脸茫然。

姜耀道:“马钧就是如今的朝廷太史掌故,曹公派人一问便知。”

说到这个,姜耀都感觉有些丢脸、

太史掌故啊,马钧不过是个年俸二百石的太史掌故。事实上,曹操连两百石的俸禄都发不全。现在,大发明家马钧每年实得的俸禄,不过是一百石。换算成后世的粮食,是六千斤。换算成人民币,也就是一万多块钱。

姜耀派人去请马钧,这厮竟然觉得一年六千斤粮食在这乱世中足够用了,犯不着为了更好的待遇,离开许昌这个安稳所在。

现在,姜耀直接让曹操迁都,并且亲口要人,这马钧再想安稳,也安稳不了了。

“年俸二百石的太史掌故?不过是屯长类级别的人物,也值得上将军费心?”

曹操也有些哭笑不得。

虽然,他能猜到,这马钧可能有什么过人之处。不过,那又怎么样呢?

他刚才,可是连就算是姜耀开口要典韦或者许褚,都准备答应了,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马钧?

马钧再牛逼,也不可能比典韦或者许褚还牛吧?

当即点头应允。

然而,曹操不知道的是,马钧还真比典韦或者许褚牛逼。

比如,现在困扰姜耀麾下工匠们的连弩问题吧。历史记载中,马钧可是直接改进了诸葛连弩,将诸葛连弩的效率,提高了五倍。

比如,马钧在历史上,改进发石车,把一次只能发射一颗石头的发石车,通过机械装置,变成连发的。

再比如说,马钧发明了一种由低处向高地引水的龙骨水车,节省人力超过三倍。这对天策军的农业,会有怎样的提升?

还比如说,马钧改进当时操作笨重的织绫机,效率又是直接提高了原五倍。如果姜耀将珍妮纺纱机的原理告诉了马钧,那天策军的纺织工艺,能提高到什么程度?

这马钧简直科技放大器,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全是奶!

还有最关键的。

马钧这个人吧,比较拧巴。他年轻的时候,安贫乐道,视钱财如粪土,根本就没花心思在怎么赚钱上,更别提搞什么发明创造了。

一直到了马钧五六十岁了,当了朝廷的“博士”了,公认学问渊博、人品高尚了,却还是不富裕。直到这时候,他才琢磨怎么挣钱。看到当时的纺织业来钱比较快,他才发动自己的聪明才智,改进了织绫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