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大 作品

第六十五章 开府立制,爆掉袁氏根基!(第2页)

“天策上将,一统天下,天下无敌!”

……

旌旗招展,号带飘扬,刀枪齐举,盔明甲亮。在数万将士的欢呼声中,姜耀走上了祭台。

“伏惟建安三年六月十八,姜耀告终南渭水之灵曰:灵帝无道,董卓进京,祸乱天下,天下汹汹,群雄逐鹿,百姓流离,已六年矣!”

“吾姜耀不才,提三尺剑,取穰城,夺河东,战关中,败凉州,复并州七郡。斩匈奴单于呼厨泉,杀残民之贼李催郭汜,斩凉州之寇韩遂,与民稍息。”

“今,八百里秦川,并州七郡、弘农、河东、南阳三郡,近二州之地,两百万生民无主。诸将曰,宜进天策上将位,上顺天意,下慰民心。吾未知上天之心奚鉴,山川之神奚助,不敢不告。尚飨!”

姜耀将一份祭文念完,并且当然焚烧。然后,将三杯酒倒在地上,这祭祀山川之灵的仪式就算完成。

祭台下当即响起阵阵欢呼声。

不过,话说回来,被祭祀的山川之灵又不可能说话。人家同意不同意,谁知道呢?

接下来的开府建制才是重头戏。

没错,就是开府建制。

原来姜耀的名号,只是一个如同山贼草寇的“大帅”。上梁不正下梁歪,无论怎么封手下人,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如今,姜耀正式祭祀山川之灵,称“天策上将”,开府建衙,很显然是要建立体制了。

现在镇东军各官员,在姜耀天策上将府内的位置。大致上,就可以对应他们在以后在新朝的地位。

待人们的声音渐低,姜耀继续朗声道:“从即日起,开天策上将府,吾就任天策上将一职。现在,本将军宣布,吾第一条命令!”

“天策上将!”

高台下诸人齐声高呼,尽皆大礼参拜。

姜耀朗声道:“贾诩自从穰城,即随吾征战。为河东太守,为吾稳定后方,立功非小。今宜为天策府长史……程昱虽为降将,但自从归顺以来……宜为天策府司马,兼虎贲屯田中郎将。杨彦……宜为天策府主簿……”

天策府的架构,就此定了下来。

以后的镇东军,就要改称天策军了。

贾诩为天策府长史,换算成朝廷的官职,就是丞相了。

其实,贾诩出主意还成,真的为一国之相,还是独相,论才能确实差了一些。

不过,谁让姜耀麾下,能拿的出手的文臣,就那么大猫小猫两三只呢?

这个天策府长史的位置,贾诩不坐谁坐?

程昱的天策府司马之职,从理论上讲,是姜耀以下所有武人的上司。

不过,事实上,天策军(镇东军)的军事,是姜耀亲自抓的,程昱不可能插手。

程昱的实际职责,是管理一万虎贲屯田兵,以及五千人的天策卫。

虎贲屯田兵一万人,由镇东军野战军改组而来,专门负责近二十万奴隶的屯田之事。

天策卫则是纯粹的内卫部队,负责黄白城的安全。

毕竟,天策军野战部队高级将领的家眷、重要官员的家眷,乃至于那些能工巧匠们,全在黄白城内,着实疏忽不得。

那么,天策军用于作战的部队呢?

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是府兵,每郡根据人口,拥有两千到五千不等的府兵。这些府兵忙时务农,闲时训练,主要任务是保境安民。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会被调出本郡,配合镇东军的野战部队作战。

第二种,就是天策军野战部队,专门用于扩张,总人数七万人。

虎豹卫五千人。

玄甲卫五千人。

左右雄武卫,左右鹰扬卫,左右豹韬卫,左右飞熊卫,每卫五千人,共四万人。

以上都是骑兵部队,共五万人。

步兵两万人,分为左右凤翔卫、左右羽林卫。每卫五千人。

如今,祭台下的大军,正是七万野战部队。

“吾忠勇的将士们!”

在宣布完天策府、天策军的主要架构,以及重要官员的人选之后,姜耀继续道:“去年春耕结束时,吾起兵河东,说关中四塞,山河险固。攻取关中之地,整好为我镇东军的立身之基。你们说,吾做到没有?”

“做到了!上将军做到了!”

“上将军威武!”

“多谢上将军,在乱世中,给我们的家人找了一处安稳所在!”

“多谢上将军,让俺有了传宗接代的机会哈!”

……

众军士们纷纷欢呼起来。

对于早就跟随姜耀的那些军卒来说,姜耀的确言出必践,实现了他的诺言。

那些关中降军以及凉州降军,也热情极为高涨。

很简单的道理,他们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

关中联军互相内斗,都快穷得吃耗子。

他们投降了姜耀之后,姜耀帮他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盯着内斗的三瓜俩枣有什么意思?想要地盘,要女人,出去抢啊?!

如今这些人,足粮足饷不说,还发宅子发女人。

这样的好日子,简直做梦都能笑醒。

如果早就知道,投降姜耀会是这个后果,他们早就宰了主将迎姜耀了。

“很好!”姜耀微微点头,道:“那么,现在可以确认了,吾兑现了之前对众将士第一个诺言。现在,吾要许下,对诸将士的第二个诺言。”

“什么诺言?”

今天天策府开府建制,任命主要官员的事情,大家事先都知道。但是,这什么姜耀许下诺言的事情,大家之前就毫无所知了。将士们面面相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

姜耀道:“当初,为了攻略并州七郡,我军战死将士七千余众,后来又有三千余人因为伤重难治离开人世。还有五千余人,因为身体残疾解甲归田。那么,这些战死的将士,其家眷怎么办?那些解甲归田的将士们,以后的生活,又怎么办呢?”

“还能怎么办?死了就死了呗。咱们当兵,拿的就是卖命的钱。”

“对啊,谁战死了,算谁点子背,可怨不着旁人,更怨不着上将军!”

“上将军还发了几千钱的烧埋钱呢,已经够慷慨了。”

“上将军不是给那些解甲归田的兄弟们,分了地了吗?而且,还大发慈悲,没把他们的女奴收回去。他们若是再不知感恩,简直是良心都喂了狗!”

……

好么,在众将士们看来,无论战死还是身体残疾,只给几千钱的聊胜于无的烧埋钱,乃是天经地义之事。

毕竟,即便在军功最盛的大秦,也只是允许家属继承爵位啊。有爵位就有一定的俸禄,算是抚恤。但是,没有爵位的呢?也就是几千钱的烧埋钱而已了,没多大的作用。

千百年来都是,只有战死的高级将领,朝廷才会给丰厚的抚恤。

小兵的命,完全不值钱!

姜耀给那些残疾的将士分土地,还没没收他们的女奴,已经是了不得的恩德了,还想怎么着?

姜耀却微微摇头,道:“吾却以为,这还不够,很不够。吾宣布,从即日起,所有我天策军战死的将士,除了烧埋钱外,还要给予正式的抚恤。嗯,暂定为,每年粟六石,布四匹,盐三斤。一个壮劳力在家务农,大概也就是这些收入了。”

“请问上将军,这些抚恤是一直给吗?就没有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