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人算不如天算(第3页)
“而且皇上兴师,派我们来这儿,也不是单是为了问罪,更是为了保守朝鲜的宗庙社稷.”周文炳的视线停留在了官凭的日期上,说话的对象也变成了那个居中翻译的书办。“对了,你帮我问问他。就问他离开汉阳之前有没有听说我军在汉阳附近登陆的事情?”
居中翻译的书办转头便将周文炳问题复述了一遍。
“天兵还要在汉阳登陆!?”李曙猛地抬起头,望向那书办。在场的其他本地官员也是一震悚。
“他应该没听过。”书办对周文炳说。
“啧。也是。”周文炳轻皱眉头,微微颔首。“他要是知道了,恐怕也就不会来长湍问我了。”
“天兵在汉阳附近登陆,这到底怎么一回事!”李曙急急地问那书办。其他本地官员没敢开腔,但也都露出了急切的神情。
书办一边朝李曙摆出“稍安勿躁”的手势,一边问周文炳:“将军,要不要把沈提督的事情也告诉他?”
“没什么不能说的,告诉他吧。”周文炳点头。
书办颔首,转而望向李曙,用朝鲜方言道:“照计划,监护兵马将分成三路进入朝鲜。其中,袁监护自领一军自北向南,走陆路从镇江出发,先经平壤后抵汉阳;而沈提督和李总兵则各自分将一军,从山东出发,分别直抵汉阳和平壤。我们这一路在李总兵麾下。”
李如柏这一路的行动,虽然遇到了些许波折,但总体上还是顺利的。
四月的最后三天,准备完毕的李如柏部在海边举行了为期三天的祭告。五月初一日,天降小雨,但军队仍旧如期扬帆。近百艘运兵船在数十艘战船的护卫下自蓬莱出发驶向平壤。
航行的前三天,一帆顺风。第四天,大风起浪。李如柏在询问了领航的水师武官后,决定迎风起帆,继续前进。两天后,一股强烈的夏季偏南季风袭来。为了避免船只倾覆,李如柏决定接受建议,命令船队正对风向,开足马力顶风航行。船队因此偏离了原定的航线,但好在也顺利地渡过了风阵。最后船只无一倾覆,最大的损失是几个在颠簸中不慎跌落下船的水手。
船队在海上漂了八天,最后在黄海道一个叫翁津的地方靠岸。靠岸后,军队短暂休整,接着兵分两路——总兵官李如柏率主力沿着海岸线北上平壤,而神枢营右副将杨应春则领偏师走陆路南下,控制其他要地。
杨应春的辖区是中都开城及其周边地区,具体说来,就是延安、白川、金川、平山、朔宁、麻田、长湍以及开城本身。其中,开城、延安、白川、金川、平山,由杨应春提本部战兵营督管,而朔宁、麻田、长湍则由神枢九营佐击周文炳督管,周文炳之所以选择临津江西岸的长湍作为其驻地。因为再往南,就是沈有容部的辖区了。
“.”李曙听得眼皮抽搐,整个人都在颤抖。和他相比,那几个本地官员虽然同样震惊,但反应却没有如此剧烈。
“事情就是这样,您还有别的什么想问的吗?”李曙的反应满足了那书办小小的虚荣心,在他看来,王者之师兵发藩国,就该是这样。
“敢问,”李曙抬起手,用袖口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敢问领沈提督和李总兵的大名。”
“沈提督讳有容,李总兵讳如柏。”那书办说道。
李曙愣了一下。“这位李总兵是那位宁远伯的弟弟吗?”李如松和李如柏都参与了收复平壤的战役,所以在朝鲜国内的知名度很高。
“对。”书办点头。
“李总兵如今在哪儿?那位袁监护又在哪儿?”李曙心乱如麻,但仍能找到关键。
书办想了想。“算算时间,李总兵应该已经进平壤了。至于袁监护嘛,我们也想知道他老走到哪儿了。”
请收藏本站:。笔趣阁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