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汉阳潜流(五)(第2页)
“就快到金尚宫出宫供佛的时候了,”李贵说道。“当然要打点一番了。”
“这会不会太多了。”李时膺说道,“往常也不过只是百十来两而已。”
“金银不过身外物,”李贵颇为豪气地说道,“只要能成大事,这点儿银钱又算得什么。”
“那我直接给大姐送去?”李时膺说道。
“奉恩寺那边儿你大哥去。”李贵摆摆手。“你尽快把那一千两银子备齐就行。”李贵忽然想到,这处宅院里应该窖藏有五十两黄金。
“好吧。”李时膺点点头。很快就想到了该去哪里把这笔钱备齐。
“你还站着干什么?没见我冲你摆手了吗?”李贵竖起眉头。+微^趣+小~说- ?最`新-章+节*更/新*快*
“这都什么时辰了。明天再说呗。”李时膺看了一眼天色。
“我
没叫你现在就去弄,我只是让你滚出去。”李贵又摆手。
“他呢?”李时膺板着脸指了指大哥。
“你觉得呢?”李时白一笑。
“我也是您的儿子!”李时膺立刻就不高兴了。“为什么每次说话都要避着我?难不成就因为我是庶出!”
“放你娘的狗屁!”李贵大怒,扯过一本儿闲书就朝李时膺扔去。
李时白眼疾手快,一把抓住飞过去的书。“出去吧,以后你就知道了。老爷子也是怕你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喝多了又跟你那些狐朋狗友瞎掰扯。这是要命的事儿,不能乱讲的。”
“我”李时膺叹气摇头,失落地出去了。————————
奉恩寺,初名“见性寺”,是朝鲜国内最悠久的佛寺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新罗元圣王十年,或者唐德宗贞元十年。
弘治十一年,朝鲜成宗继妃贞显王后尹氏为守护成宗陵寝,将原本位于宣陵西南方向约二里处的见性寺大规模扩建。扩建完毕之后,尹氏取“承奉王恩”寓意,将之更名为“奉恩寺”。
嘉靖二十四年,在位仅七个月的仁宗薨逝,年仅十二岁的明宗即位。国王年幼,其母文定王后尹氏垂帘听政。
因为尹氏佞佛,所以在其垂帘听政期间,佛门短暂中兴。尹氏以曹溪宗高僧普雨为都大禅师,住持奉恩寺。普雨观原寺“水破天门”风水不利,遂于嘉靖三十三年将全寺迁建至汉江南岸,形成“背靠白云台,面朝汉江水”的青龙格局。迁建后,奉恩寺香火更盛,佛光似返照人间。
但佛学到底还是和儒学相悖,就算有顶层的强力支持,也不过是飘在天上的空中楼阁而已。
嘉靖四十四年,亦即明宗二十年,文定王后薨逝,都大禅师普雨顿失奥援,士林儒生便以崇儒为由,接连上疏排佛。当年,济州牧使边协奉“禁佛令”将普雨械送济州岛禁锢,但在途中边协便以“妖僧惑众”的罪名将普雨斩杀。普雨死后,奉恩寺香火顿消。其寺虽免于毁刹,然寺田尽数充公,僧众亦被限制。
隆庆元年,明宗以三十四岁之龄薨逝。因其膝下无子,其妃仁顺王后便按照礼法,传河城君李钧入继大统。于是,还在为母亲服丧的李钧便被迎入宫中,改名为昖。
李昖是一位相当标准的儒家圣君。即位之初,就颁行《国朝儒先录》,并宣扬金宏弼、郑汝昌、赵光祖、李彦迪等四名大儒的事迹。而且他本人也可称作儒学大家,时人李珥甚至在其《石潭日记》中载:上频御经筵,卞问甚详,讲官学未博者,多惮于入侍矣。
而且,先皇帝万历也曾在明谕中说:仙佛原是异术,宜在山林独修,有好尚者任解官自便去,勿与儒术并进以混人心。
所以,终宣祖一朝佛道两家整体衰落,奉恩寺也难复当年。直到李昖薨逝,当代国王李珲主政,并开始宠幸佞佛的金尚宫,奉恩寺才逐渐成为两班贵胄的礼佛胜地与媾和之所。
尚宫金氏佞佛已极,近几年更是每逢朔望必至奉恩寺进香。李贵回京之后得知此事,便让自己早寡的女儿李顺礼出家为尼,入奉恩寺以便与金尚宫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