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山雨欲来(第2页)
袁可立的视线沿着连绵的长城不断逡巡,脸上的表情也随之变得愈发凝重了起来。通过一路上的“见微知著”,袁可立已经大致预料到了胡国臣所说的情况,但他没想到现状已经如此严峻了。“还有别的异常状况吗?”
“有。为了探查敌情,末将派了许多探子冒险出边。探子发现,自奴贼从沈阳周边撤兵之后不久,”胡国臣向右迈了半步,抬手在大甸、永甸、长甸及其周边地带画了个小圈,将袁可立的视线和注意力又给牵拉了过去。“居住在大甸、永甸、长甸、苏甸外围的夷民明显增加了。”
“明显增加?”袁可立的声调不自觉抬高了两度。在他身边站着一直没说话的陆文昭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对。”胡国臣重重地指了指位于鸭绿江沿岸的苏甸堡。“苏甸堡地处偏远,地形崎岖,耕种不易,最多也就放下百来户居民。若要长期驻军于此,则必须外运粮草以支军用。而且这地方虽然易守难攻,但也不必攻,属兵家不争之地。当初在此设堡,只是为了给镇江提供预警。酉阳土司的探子侦查发现,就这么一个地方,现在至少塞了二百名精壮进去。”
袁可立坐不住了,他趁着扶手站起来,快步走到那张地图的旁边。“那其他的地方呢!?”
“其他.”
胡国臣往侧面挪了一步,给袁可立腾出了一个正面看图的空间。“其他的地方就不太好说了。”胡国臣舔舔嘴唇,露出满脸难色。
“有什么不好说的?”袁可立转头盯着胡国臣,“是没探到吗?”
“没能探到。”胡国臣侧着身子,在宽甸六堡连成的那条线上无奈地画了一下。“目前,宽甸六堡当中,就只有酉阳土司的探子,勉强探察到了苏甸堡的情况。至于另外五堡的敌情,我们则几乎是一无所知。”
“为什么会一无所知?”袁可立追问道。
“因为奴贼在建墙修堡。”胡国臣叹了一口气,“奴贼以那些被我们放弃,乃至被焚毁摧毁的小城小堡为依托,在叆河沿线和宽甸六堡之间的山隘河口构筑了许多不堪入眼的简易望台和夯土边墙。”
“这些望台边墙虽说是不堪一击,但也足以阻遏哨探的脚步。奴贼在这些地方驻兵巡逻,严重限制了哨探的活动。当初酉阳土司的探子能探到苏甸堡的情况,也是因为他们敢于冒险逆水北上,然后翻山越岭抵近侦察。所以末将之前才说,目前只能大概推测奴贼应该是向南增兵了。”
叆河沿线和宽甸六堡两线围成的区域,正好覆盖在凤凰城到镇江这条明军实控线的东北方。再往北,就是女真建州诸部传统控制区了。
或者说,李成梁在张居正的支持下兴建六堡,就是为了卡住女真诸部的南下之路,并缩减女真诸部的活动范围。当年,在得知明军在移建六堡的消息后,女真各部落大为震惊。特别是新奠堡。这个堡垒恰好卡在女真各部往来交通的要道上。
若是建成并任由明军驻兵,那么女真诸部要么远遁,要么就只能在明军的监视下活动。而且事实也确实如此,明军依托新奠堡切断了王杲部与海西女真、蒙古土蛮之间的联络通道,并封锁了其通过马市获取铁器、盐布等物资的渠道。万历二年,抚顺守备裴承祖在新奠堡周边查禁女真私市,逮捕了数十名参与走私的女真人。此举直接激怒了王杲。于是王杲率部突袭了抚顺关,诱杀裴承祖并剖腹示众。而此举也最终导致了王杲自身的毁灭。
当年,李成梁率部从新奠堡出发,携带火器北伐王杲。明军势不可挡,王杲首战即败。此役,明军“斩首千一百余级”。万历三年,王杲败逃至哈达部,被时任贝勒王台,也就是吴尔古代和王世忠的爷爷擒获献俘,并最终处决于京师。随后,李成梁将王杲辖地划归其倒戈部将塔克世,也就是努尔哈赤的父亲管理。包括新奠堡在内的宽甸六堡也自此成了监控建州女真的永固性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