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改划辖区(第2页)
这个方案,是内阁首辅方从哲和次辅叶向高,在皇帝“划出镇江并另设一副总兵镇守”的基础设想上改良的进阶方案。
方从哲和叶向高都认为,既然皇帝已经决定派遣官员出使朝鲜,并总监其国政,那么朝鲜境内就不该只有朝鲜监护这么一个来自大明的文官。朝鲜再是蕞尔小国,那也是八道三千里江山,只靠一个钦差根本管不过来,再怎么也得有几个道臣分散各处协助监护。
方从哲和叶向高还没想好要设几个道臣,但这个分守东江兵备道是一定要的。
“这样确实不错,能够避免令出多门。就是远了些。”熊廷弼说道。
“确实。”袁可立点点头。他其实已经开始考虑在事态稳定下来之后,把驻地和王世子从王京迁往平壤了。汉阳实在太靠南了,根本不是一个策应辽东的好地方,从镇江到辽阳也就三百多里,而从镇江到汉阳则至少有八百里路要走,这段路程几乎等于从山海关走到辽阳了,星夜兼程发急递也得三天时间。
“既然你要去王京坐镇,那这个分守东江兵备道肯定是兼不了,”熊廷弼
眼神微眯,“朝廷准备派谁过来接这个差事?”
“谁也不派,”袁可立摇头说道:“皇上的意思是,直接就让现任分守辽海东宁道高邦佐,以原官改任分守东江兵备道。”所谓以原官改任,也就是只改变带管的范围,而保留山东布政参政的官衔。
“果然如此。”话说到这一步,熊廷弼对这样的任命,便很难没有预料了。他现在甚至猜测,皇帝很有可能在派高邦佐来辽东补缺之前,就已经在构想监护朝鲜的国策以及这个任命了。
“飞白兄,高以道现在在辽阳吗?”袁可立说道,“我想见见他。”
“他不在辽阳,”熊廷弼解释道,“差不多七八天以前,他就与我分开,独自前往镇江,督理防务了。”
“七八天以前?这不就是奴贼撤围的时候吗?如此紧急,是镇江那边有警情了吗?”袁可立的面色又肃穆了几分。
“暂时还没有警情。那张老野猪皮一向谨慎得很,这回也是。他没有派人冒进南下,无论是攻打沈阳的主力,还是扼制奉集、虎皮的偏师,都是北上从抚顺口出关的。”
“而且,从抚顺到镇江,弯弯绕绕要走六百里山路。我们在这段路上撒了不少专探敌情的夜不收,他的大军要是动了,我们的夜不收一定比他的兵先到。”熊廷弼捻了捻手指,做出拿捏的动作,“但所谓用兵之道,讲的就是料敌先机,先敌而动,既然我明知老野猪皮一定会在某天南取朝鲜,又为什么要等到他来犯的时候再匆匆让高以道启程呢?”“飞白说的极是。”袁可立问道:“但这个老野猪皮是什么东西?对奴酋的蔑称吗?”
“哈哈,蔑称?”熊廷弼笑道:“算是也不算是吧。在女直人说的蛮语里,‘奴儿哈’这个词就是野猪的意思。而‘奴儿哈赤’的意思,则应该是如野猪般勇猛精壮的人。礼卿你知道我是从哪里听说这个蛮语的词义的吗?”
“当然不知道了,”袁可立眼神一动,配合着摇头说:“飞白兄是听谁说的?”
熊廷弼果然有心卖弄。“我就是听这张老野猪皮亲口对我说的啊。”
“飞白兄见过奴酋?”袁可立顺着话问。
“见过一次。”熊廷弼颔首,“万历三十六年,我奉神庙敕书巡按辽东。到任之后,我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勘察宽甸六堡拓地失地一案。勘察期间,我的队伍与老野猪皮麾下的兵马碰上了。呵呵。”
熊廷弼耸肩一笑,接着顺手拿起茶盏,喝下一口稍稍有些凉了的茶。“说好听点儿是碰上,但其实就是跟踪。那头当时还正值壮年的野猪,从我走出抚顺关,进入宽甸地方之后不久,就一直带人远远地跟着我。”
“他藏得很好,直到走到鸦鹘关附近的时候,我的随护才发现了他的踪迹。那张老野猪皮见事迹败露,转脸就和随行的儿子和女婿一起,带着上好的貂皮、马匹还有酒肉过来找我。他说很想和我结交,想请我吃饭喝酒。虽然我拒绝了他的馈赠,但到底接受了他的款待。我就是这么和他见了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