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师期与猎头小队(第2页)
“回皇上,”方从哲说道:“蓬莱至平壤一路,用兵一万。成山至汉阳一路,用兵一万五千。而义州至昌城一路,则直用镇江兵马接管城防。”
“二万五千人?朝鲜而已,用得着这么多人?”朱常洛对朝鲜军事力量的轻视,比李如柏更甚。
客观的说,李氏朝鲜在明、金之间采取“首鼠两端”的外交策略,除开鲜王李珲自身的因素,也是因为李氏朝鲜的军事实力实在孱弱。
或者说,大明这个“慈父”当得实在是太好了,以至于把李氏朝鲜这个“孝子”给养废了、惯坏了。现在,“孝子”皮痒了,竟敢与邻居的“流氓”过分亲近,这也就是徐光启所谓的“鲜奴之交已合”。这种时候,“慈父”就需要适当地教训一下这个儿子,顺便帮
他长长志气,强健筋骨,这也就是“监护”。
慈父教训儿子,用皮鞭抽一抽也就行了。一口气派出去二万五千人,这是要上大棒给这儿子打死吗?
方从哲倒是有些意外,他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轻视朝鲜。这可是同时派出两路兵直临平壤和汉城两大重镇。虽说朝鲜人不一定会抵抗,但鲜王李珲若真是狗急跳墙组织抵抗。一时又拿不下汉城,天兵的处境不就尴尬了?
“回皇上,”方从哲思考片刻,解释道:“兵行奇招,必行速决。发二万五千兵,并携火器以备攻城,必能保兵事万全。而且,除了兵家上的考量,我兵还要维持各城的稳定。尤其是天兵初临鲜境之时,强盗匪寇若趁乱生事,坏的也是我朝的名声。待局势稳定,可逐渐收兵,或令兵卒北上援辽。”
“嗯,稳妥点也好。”朱常洛想了想,点头道:“你们准备从哪里找这二万五千人出来?”
“发山东兵一万,驻通州援辽南兵二千五百,余下一万二千五百,则发京营兵。驻通州援辽南兵本为新募,改调朝鲜也是曲线援辽,而抽调山东及京营兵所造成的缺口,可敕令都督府抽调军户或军户余丁缓缓补充。如此,就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兵朝鲜。亦不至兵员过缺。”方从哲一口气把用兵补兵以及师期的问题全给说完了。
“可以。”朱常洛直接点了头。“但朝廷要以什么名义把这一万五千人调过去呢?”
方从哲已经想过了。“臣以为,可用加固海防备防倭寇的名义,将这一万五千人调去山东。”
“山东哪里还有什么倭寇需要备防?”朱常洛说道。
“皇上,”方从哲说道,“这只是一个暂时掩人耳目的手段。只要掩盖到两路兵马东出朝鲜就行了。”
“也是。”朱常洛又问道:“从京师到登州要多少时日?”
方从哲说道:“京师至登州共一千六百里,正常行军需二十日。到登州后,再用十日修整准备,即可万全出发。”
“也就从拔营到就绪,需要一个月?”“是。”
“不妨从容些。把师期定在五月一日吧。”朱常洛说道。
“是。”
“好了。”朱常洛摆摆手。“你下去安排吧,就照这个计划办。哪些衙门需要旨意,内阁尽快拟出来,朕好签字。”
“这”方从哲站了起来,但似乎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首辅还有话说?”
方从哲本以为皇帝会问一下三路兵分别由谁带领,这样他就能顺势把袁可立北上辽东,绕道镇江的事情说出来。“是。臣还有一事,望圣上定夺。”
“你说。”朱常洛向下招手。
方从哲会意,又坐了下来。“袁可立想与沈有容兵分两路,在京营兵及通州南兵南下登州时,独自北上,先去辽东转一圈,好与熊廷弼商议东西掎角,共扼奴贼的方略。最后他将在镇江停留,并亲自率领镇江兵过鸭绿江接管义州防务。”
“去辽东?”朱常洛的眉头皱了起来。
“从义州至汉阳不足一千里,快马加鞭,星夜驱驰,不需十日就能赶到。这中间的空档,可以让总兵官暂将废王软禁,严加看护,等待监护宣谕。”方从哲还是支持让袁可立先去辽东走一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