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三路进兵(第3页)
“平壤一战之后,我们几乎兵不血刃地收复了五百里失地。到开城,有斥候回报,说‘倭寇惊走,王京已空’。朝鲜人也求我们尽快收复失地。于是我们就一边派出更多斥候踏勘周边、侦查倭军的动向,一边向往王京移动。却不慎遇到了数万倭寇的伏击。亡兄与我,还有诸将率五千骁卒且战且退,从午后一直打到黄昏,直到友军来援。”
“碧蹄馆这一战以后,就没再打过正经的大战了,基本都是些烧仓断粮的烂仗。王京也是倭寇主动退的。从义州,到平壤,再到汉城,都是陆战打倭寇。而崔大司马和沈总镇的布画主要在于自海上登陆,并对平壤、汉城发起突袭,假想敌是朝鲜人。不佞没有相关的经历,实在不好指手画脚。”
“朝鲜军在各场战役中表现出的实力如何?”崔景荣索性主动提问。
“没有朝鲜军这种东西。”李如柏笑着连连摇头,“那就一帮纯粹的软脚虾。我们从没想过要依靠这些人。至少在不佞的记忆里,这朝鲜军就跟劣质的瓷瓶一样,一摔就碎。常常是五百人上战场,还没摆开阵势就先逃了四百人。他们能帮着运一运粮食和辎重就不错了。”
“不至于吧,”沈有容觉得李如柏有点儿过于“轻敌”了,“就一个能打的也没有?”
“没有。真就是一个也没有”李如柏顿了一下,还是仔细想了想。“如果非要在矮子里拔高个儿,倒真是有一个叫李舜臣的人,勉强算是人才。这个人是操练水师的。在湖南,或者说全罗道,也就是这个地方,打过几场胜仗。”李如柏指着朝鲜南部靠近对马岛和济州岛的一片群岛,“这是朝鲜人自己打的为数不多的胜仗。不过,总体来讲,这个李舜臣打得胜仗对当时的整体战局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后来还被前王昖给抓了。要不是倭寇二犯朝鲜,说不定就直接死在大狱里了。”
听李如柏说起倭寇二犯朝鲜,首辅方从哲和本兵崔景荣的表情都是一动。他们当然和这个事情本身没什么关系。但倭寇二犯朝鲜意味着时任首辅赵志皋及本兵石星主张的
主和封贡彻底失败。两人都遭到了朝野不同程度的非议,本兵石星更是被逮入狱、瘐死狱中,至今尚有污名。这二位对今天事情如此上心,也是以前车为鉴,把事情办好。他们可不想步石星的后尘。
“很能打吗,他的水师?”沈有容问道。
“得看跟谁比,”李如柏耸耸肩。“而且能打也没用。”
“这怎么说?”沈有容问。
“他已经死了。”李如柏叹了一口气,殊为惋惜地说道:“万历二十五年,倭王平秀吉食言而肥,二掠朝鲜,此战一直打到了万历二十七年。当时,先帝都已经决定要用亡兄二次提督朝鲜军务了。谁知道,亡兄听说先帝已有中旨高兴得昏了头,想着先表现一下,于是就在土蛮寇进犯辽东的时候率轻骑追击,试图一举捣巢弄个漂亮的战果回来。哼,谁知道又中了伏击,听说跟碧蹄馆那次差不多。不过鞑靼骑兵可不是骑驴的倭人能比的。”李如柏甩了甩脑袋,
“这个李舜臣也是那年死的。当年,李舜臣在陈朝爵的手下做事。听说陈朝爵挺喜欢他的,说是赶走了倭寇,就上疏朝廷请先帝给他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免得再在鲜国受那鸟气。亡兄没能二次提督朝鲜,李舜臣也没能到大明来当官。如果他能活到现在,说不定诸位也能叫他来参谋参谋。”
关于陈璘给李舜臣谋官的事情,我没有找到确凿的文字记载。但确实传得很广,也有一定可信度,姑且采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