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沈有容(第3页)
与此同时,紫禁城里,正五品光禄寺少卿吕纯如和从五品礼部员外郎邓玉函,也指挥着宫里派来的小黄门,将那些从各庑房搬来的桌椅搬回到了原处。
“走吧,别看了。”吕纯如拍了拍邓玉函肩膀,将邓玉函无尽的感慨与沉浸中扯了出来。
“好。”邓玉函转过身,收回仰望皇极殿的眼神,跟着吕纯如一起,朝着皇极门走去。
穿过皇极门,邓玉函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吕大人,下官有一个疑问,能请教您吗?”
“邓员外但问无妨。”吕纯如颔首。
“下官想知道,明明殿试用的案桌软垫都是皇宫提供的,搬运的差事也都是宫里的人在做。为什么还要咱们来做这个供给官呢。皇宫里不是有许多宦官吗。”邓玉函觉得自己根本没发挥任何作用,属于白白地领了一份儿差事,得了一份儿赏赐。心里因此莫名地有了些不劳而获的愧疚之感。
这个问题,吕纯如也不是很清楚,但他又不好意思在“达官”面前直说自己不知道。想了许久之后,吕纯如自己憋了一个答案出来:“自古以来,殿试里就没有内臣的位置。”
“吕大人,”邓玉函顺着话又抛出一个问题。“都说内外有差,但下官来天朝至今一直不知道内外有何差别。您能告诉下官,这内官、外官到底有什么分别吗?”
“这个.”吕纯如倒也没有仔细想过“内外有别”这种理所应当的事情。“首先内官都没有根,这个你知道吧?”认真思考起来,吕纯如头一个想到的便是这事儿。
“这个我知道,进宫之前要阉割嘛。除此以外呢?”邓玉函点头道:“下官以为,就权力来说,内官和外官很类似,以至于下官一度以为,内阁大学士和司礼监太监是同一种官员,只是叫法不同。就像名和字一样。”
“.”吕纯如听到这话,眼皮和嘴角都开始止不住地抽搐。
仔细想来,这“西洋达官”的说法倒还真不算太错。阁臣是天子近臣,被称为外相,司礼监太监也是天子近臣,被称为内相。但归根结底,这内外二相都只是徒有相名,而无相实的参机辅弼之臣。其权势大小只取决于皇帝的信任。如果皇帝过于信任宦官就容易出刘瑾、王振之流,反过来就容易出严嵩
之流。
走了半天,吕纯如这个万历二十九年辛丑正科出身的进士,愣是没能说出正经的回答来。最后只在穿过会极门的时候挤出一句:“邓员外,所谓祸从口出,你这说法,我听听也就过了,你可是不要到处乱说。”
邓玉函愣了一下。“是。”经吕纯如这么一提醒,邓玉函也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失言了。太监可能不介意有人把自己比作大学士,但反过来或许就很是膈应了。
两人没有再说话,就这么一路走着。很快就到了文华殿。
此时,文华殿四周的宫灯已经全部点亮了,以大理寺卿何宗彦、都察院左都御史张问达为首的弥封官,正在右侧偏殿内对最后一批答卷进行弥封。而在偏殿内的另一张大案上,已然按序摆满了隐去卷面考生姓名信息,并加盖了弥封关防印的弥封卷。
殿试只有十五日答卷、十六日评卷、十七日读卷、十八日传胪等四个流程。如果只算十六日的评卷,那么读卷官们其实只有一天时间阅读考卷。
因为时间匆忙,所以殿试墨卷便不需要像会试墨卷那样誊录成朱卷,只要隐去考生信息,就可以被送到读卷官处,等待十六日早上的评选。由于没有眷录,读卷官便可以凭着对字迹的熟悉而摘出熟人的试卷。因此,历年读卷官和弥封官出现重叠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只要皇帝不在意,那么“作弊”便不是作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