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再添一把火
第449章 再添一把火
方从哲摆出了一副义正词严样子。“不管案子是谁做的!饷部侍郎李长庚都逃不过一个失职失察的罪。臣以为,是否立刻把李长庚给罢免了,然后再择一员能臣继续督理援辽粮饷?”
“呵呵。”朱常洛轻笑一声,倒也顺着他的话往下说:“方卿觉得换谁上去比较好?”
“回皇上,”方从哲正色摇头道:“臣不知道,还是让吏部拟个名单廷推的好。”
“说不知道还这么硬气?”朱常洛白了他一眼。“廷推也不过只是走一个过场给人看。先把人选定了,再走也不迟。”
“这”方从哲愣住了。
“你是不识人,还是不敢推?”朱常洛催促道。
这下,方从哲不得不答了。“臣以为,可以让天津巡抚孙承宗兼署户部侍郎衔,并将饷部事务一并归于津抚。”
“不。”不知怎么的,朱常洛竟下意识地看了王安一眼。“屯田、治河、通商、整兵,孙师傅那边有的是差事等着他做,督理粮饷的事情还是不要兼了。赶紧推一个。”
“是。”方从哲想了想,推举道:“臣以为,或许可以让现任太仆寺少卿毕自严出督辽饷。”
“毕自严”朱常洛十分确定自己曾在什么地方听过或者见过这个人名,但就是想不起他长什么样子。
方从哲以为皇帝不识其人,有所疑虑,于是补充道:“毕自严是山东淄川人,万历二十年的进士,初授松江推官,后历刑部主事、升工部员外郎,又兵备洮岷,徙治榆林。无论内转外任,皆卓然有绩,口碑人望亦是一流,而且年富力强。其人进士时年仅二十三岁,如今也不过才五十二岁,综合各项都是上佳人选。如果圣上觉得毕自严年岁尚轻、资历尚浅,想用老臣,臣推荐”
“别推了,就他吧。”朱常洛果断拍板。“你下去之后,就把革李长庚职和让吏部廷推的票文拟出来。”
“是!”方从哲的心底竟然涌起了一阵莫名的暖流,这一声也答得格外响亮。自作多情的方从哲还以为,皇帝之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毕自严,是出于对自己的信任。
“王安。”朱常洛转头望向王安的同时,摆出一个制止的手势,示意他不必起身答话。
“奴婢在。”王安会意没有起身,但还是出声回应。
“内阁的票文呈上来,你直接批红下发,就不必拿给朕看了。另外,再派个人去吏部给周冢宰打招呼,让他尽快把廷推的流程走完。”朱常洛命令道。“最迟后天一早,就让毕自严启程离京。”
“奴婢遵旨。”王安先领了命,又问道:“主子,要顺手把李长庚捕拿进京吗?”
“捕拿就不必了,再怎么也给他留点脸面。派个人,让他和毕自严一起去北塘,带个口信给李长庚。现在不是正京察吗,就让李长庚回京之后自己去都察院述职。”朱常洛又看向方从哲。“让都察院该怎么审就怎么审,该怎么判就怎么判。要是有罪就依律治罪,若只是无能,就让他回家闲住。”就这么几句话,一个正三品文官的政治生命就彻底死了。
“是。”方从哲和王安齐声应道。
“好了方卿,李长庚的事情可是说完了。”朱常洛撑着面前的桌子,目不转睛地看着方从哲。“之后呢?”
方从哲沉吟片刻,说道:“内阁以为,就广宁走私一案,当务之急是尽快稳住当地局势。”
“你还真是老成持重啊。”朱常洛猜透了方从哲心里的小九九。“好吧,说吧,要怎么稳住局势。”
方从哲神色不变,但眼皮子还是不自觉地抽了抽。“内阁以为,想要稳住局势,重点有二。其一,应立即将广宁道抚夷练兵佥事万有孚撤职拿办,并令兵部和吏部会同推选新的道员,在新的道员到任之前,或可令宁前道王化贞代管广宁抚夷练兵之事。其二,或许应该暂停,驻广宁专御西虏总兵李光荣的职务,并责令兵部速择一良将,或者就近升、调一个在辽将领暂代。待案情查清,再议复职或者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