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寄生在饷部的蛀虫(第3页)
“蒙蔽.”朱常洛追问:“船只漂没消失,他就没有一点怀疑?”
“李长庚很难有所怀疑。海上风大浪急,漂没本就是寻常事情。而且这些人在制造漂没的时候,并不会做得太过分。他们通常只会在月末耍这些把戏,只要本月的真漂没,并没有达到正常行船的预计损失,他们才会搞上几场,好把这个‘缺口’给补上。就算偶尔超出计损,也不会夸张到一眼可见的地步。”
“审问时,有人将之称为‘细水长流之法’。而且一旦李长庚表现出怀疑,那他们立刻就会收手,再偃旗息鼓一段时间。初步估算,自饷部成立以来,这些人已经靠着这个法子昧了价值至少十万两白银的粮货了。这确实是一笔很大的数额,不过相较于正常漂没和饷部承运的总量来说算不得太大。”
崔文升咽下一口唾沫,像是为李长庚“开脱”似的说道:“整个饷部的事情都压在他李长庚一个人身上,下面的人联合起来瞒他,他也很难全部知悉。若不是圣上派奴婢从旁入手,他到现在还被蒙在鼓里呢。”
王安何等机敏,一听崔文升这话,立刻就明白他这是在借饷部的事情抬自己和东厂的身位。王安竖起耳朵,只听见皇帝轻笑道:“哼,你这话”
“倒也没错。”朱常洛一眨眼,又把话题给拉回了正轨。“你先前报上来的那两起漂没案子也是他们做的?”
崔文升凛然答道:“是。崔元那边已经拿到供词了,很快就能将那些海船船员抓捕归案。”
“也就是还没有抓到咯?”朱常洛反问道。
崔文升的小伎俩被瞬间看破,心下顿时一慌。他赶忙解释道:“目前已经抓了不少参与过‘漂没’的海船船员,但这两起个案都属于奴婢先前说的那种‘整船消失’的案子。这两艘船的船员都不在天津,有的人甚至跑出了北直隶的地界逃去了山东避风头。不过,饷部已查获了这些船员的藏匿地点,东厂业已派遣番子向藏匿地的官府发出了正式通牒,要求他们全力协助抓捕。预计不久之后,便能将这些人缉拿归案。”
“怎么是饷部查获藏匿地点?”朱常洛捉出一个词。
崔文升解释道:“辽事一日不止,海运一日不停,不能因为查案影响海运,进而影响辽东的物资供应。而海运的关键在于海员,如果由东厂出面抓人审讯,势必会引起恐慌,使那些无涉案中的良民心有顾虑。所以崔元决定,让饷部出面,召集各村各寨的乡绅乡老,让他们自己把坏了规矩的人抓出来。这样一来,既不妨碍查案抓人,又能安抚民心。在办案的时候,饷部照常运转,原定要出海的粮船和货船也按时启航了。”
“嗯。”朱常洛微微颔首,脸上显出了欣赏的神色。
朱常洛暂时没有再继续发问。他拿起信纸,一页一页地快速阅览了起来。看了十几页,信上的内容才写到朱常洛一直关心的勋戚身上。
这提报的书写顺序竟然是倒序!
“崔元去借了巡抚衙门的兵?”朱常洛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接着阅览剩下的内容。
“回主子。”崔文升解释道:“派去天津的人手有限,如果只靠东厂的人,难免案犯逃窜,难收全功。而且崔元认为,在案子查清之前,天津海防营也不值得信任,毕竟海防营有押护海船的差事,而李来财等走狗也曾数次拜见海防游击李为栋。为防不测,崔元就派了孙月融去中卫巡抚衙门请援。孙师傅是信得过的人,巡抚标营的管营游击茅元仪更是圣上力排众议亲自选任的。正是因为有孙师傅和茅元仪的援助,这个案子才能无惊无险地落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