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收网(上)(第3页)
崔元想了想,最后也没有对丁组下达什么额外的命令。他抬头看向那小黄门,问道:“都记住了吗?”
“记住了,三条都记住了。”小黄门点头道。
“那你给我复述一遍。”崔元下令道。
“命令丙组.”小黄门的记性确实很好,几乎一字不落地把崔元的话给背了下来,连敲马腿卸胳膊的细节都复述了一遍。
“嗯,还算有点儿出息。”崔元微微颔首,他已经决定了,如果这次的任务能够顺利完成,他就请干爹把这四个小家伙都收做干孙子,这样一来,他自己也就是有儿子的人了。“滚去传令吧。别又撞到人了。”
“是!”小黄门应了一声,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后,为加强京师周边防务,并预防倭寇自塘沽海口入侵河道,进犯天津,祸乱京畿,朝廷决定在海河南岸修建大沽口炮台。
当时受命督造此处炮台的人,是时年二十二岁的年轻武举人戚继光。他在实地考察之后,认为有必要在大沽口以北的蓟运河河口也修建炮台,于是他上疏朝廷,请求建造。
在庚戌之变的大背景下,这个小角色的条陈竟然意外地得到了朝廷的重视。
不久后,蓟运河河口的两岸各立起了一座炮台,即北营炮台和南营炮台,两座炮台共同组成了北塘要塞,与大沽口炮台南北呼应,翼护津门,遥护京畿。
由武清侯、平江伯、博平伯等诸家商队组成的“联合商团”来到北塘之后,曾多次变更驻地。最近的一次变更,就是迁到北塘要塞以南的一处农家大院。
蓟运河河口不是援辽海船的出海口,离饷部衙门也很远,算是北塘治下的偏远地方。他们之所以会迁到这个地方来,一是因为北塘要塞是天津海防营的主要驻地之一,天津海防游击李为栋目前就驻在这里。二则是因为这些人在饷部衙门附近的闹市区,隐隐地察觉到了一种莫名但又找不到源头的威胁。尤其是在他们成功地令一艘粮船“漂没”之后。
“联合商团”中的很多人因此起了退意。为了稳住阵脚,“商团”的领团,武清侯李家门下的商队领队李来财便提议搬到此处。
咚,咚,咚!
一阵砸门似的急促响动从门板一路荡漾到各房。甚至搅扰到了村落里其他住户。
“轻点儿,别砸门啊!”来开门的是平江伯陈家门下的一个年轻奴仆。“你是拉肚子夹不住屎尿要喷出来了?”
“别废话了,”陈家奴仆一开门,三个博平伯郭家门下的奴仆便牵着代步的驴骡半推半挤地进了门。“赶紧把门关上!”
“怎么了,这么慌慌张张的,真夹不住了?”陈家奴仆还在说玩笑话。“你没把鞍子弄脏吧?别人还要骑呢。”
“有人跟踪我们!”为首的郭家奴仆感觉自己的后背正一阵阵地往外冒着冷汗。
“谁又跟踪你了?”陈家奴仆本能的不信,这人不是第一次说这话了。可以说,促使“联合商团”搬到此处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郭家的奴仆疑神疑鬼地说城里不安全。
“我他妈怎么知道那些人是谁!”为首的郭家奴仆显然是有些急眼了。
“那些人”陈家奴仆愣了一下,悚然道:“你看见跟踪你的人了。”
为首的郭家奴仆点头说道:“我看见了,我很确定!一共三个人,当中有两个面熟的,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敢肯定以前一定在什么地方见过他们。这三个人从城里一直跟到了这儿,直到我们进了村子才停下。显然不是什么善茬!待不下去了,我们得赶紧离开这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