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渐进试探(第2页)
现在皇帝将这两件事等量齐观,显然已是认可了辽东“先斩后奏”的行为。
思虑再三,徐光启决定不询问,不辩解。他拿开摆在面前的奏疏,重重地磕了个头,诚挚地说道:“臣有罪!”
“认罪了,哼。”朱常洛的语调严厉了不少:“那就是你教他说这些话的咯?”
“臣”徐光启感觉有一股冷意从脚尖直接窜到了天灵盖,他再次叩首,竟把脑袋上的官帽给甩了出去。
因为有帽翅的翼护,官帽没有滚太远,就在徐光启的伸手能够到的地方,但他没敢去捡,而是继续道:“臣幸蒙皇恩,忝为礼部尚书,鸿胪寺卿。怀为国引才之心,却不想引狼入室。未察耶稣会中,竟混入了如此悖逆狂徒,实臣识人不明,失察至极,请圣上治罪。”
朱常洛看了那官帽一眼,缓缓说道:“不愧是朕钦点的会试总裁,二百三十名的新科贡士
的座师,这巧嘴一张一合的,才几句话,就避重就轻地把这个‘娄佛显’说成混入,把自己说成失察了。”
徐光启几度开口,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法儿接话。
不过朱常洛也不需要徐光启接话。他望向王安,使了个眼色,并问道:“朕都快忘了,推荐门多萨去辽东前线,给‘番邦土兵’做通事荐章是谁写的来着?”
“回主子万岁爷的话。”王安会意,走过去拾起乌纱帽,并将之摆到徐光启的面前。“是徐部堂写的,荐章就在这架子上。”
“那就取出来念一念,让徐部堂也听听,好好儿回忆回忆。”朱常洛说道。
“是。”王安又来到架子旁,随手一摸便找到了那封所谓的荐章。
说是荐章,但这其实是一本很长、很杂的奏章,其主要内容是阐明徐光启对目前局势,尤其是辽东局势的看法,并提出建议。引入洋人火器,并用通晓双语的洋人做翻译,只占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王安打开奏疏之后根本没念,而是直接翻到了那一小部分,并将之递到了皇帝的面前:“主子,徐部堂的荐章上没有点名让那个‘番僧’去辽东的文字。”
“那他怎么会在辽东?”朱常洛目不斜视,根本不看那奏章。
王安转头对徐光启说:“徐部堂,万岁爷这是在问你呢。”
徐光启愣了一下,正对地板的脸上同时闪过了明悟和挣扎的神色。“臣有.”
“想清楚了再说话!”朱常洛拍击桌面,直接打断了徐光启的发言。一滴朱墨被他这一拍惊得跳了起来,但最后这朱墨并未溅出,而是轻轻地落回到了砚台里。“不要觉得自己保得住谁。”
“这个人是耶稣会自己选的。”徐光启回说。“怎么选的?”朱常洛问。
“回圣上,臣不知道。”徐光启解释说:“耶稣会选人的时候,臣并不在场。他们定了人选之后,也没有跟臣打招呼。臣自己也觉得这只是一件小事,就没有在意。任由此人随番兵北上援辽了。”
“也就是说,咱们的大宗伯还真是失察了?”朱常洛又问王安。
“奴婢以为,是的。”王安没有任何犹豫。
“徐光启。”虽然朱常洛一直在与王安对话,但他的视线却始终锁定在徐光启的身上。
“臣在。”徐光启尽可能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没那么颤抖。
“说吧,你觉得这个案子应该如何处置?”朱常洛问道。
“圣心自有决断,臣不敢置喙。”徐光启说道。
“说!”皇帝这一个字吐出来,整个大殿里的所有人都被吓得一悚。尤其是那几个在殿里轮值伺候的小黄门,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当中发生了什么,只觉得有一股无形的巨力扼住了自己的咽喉,不让气息顺利流入肺叶。
徐光启又一叩首。“我天朝以礼御民,以律惩恶。应该先查清事实,再依律惩治。”
“依哪条律?怎么惩?惩治谁?”朱常洛追问。
“若事实真如此疏所载。”徐光启咽了一口唾沫,咬牙说道:“最当依者,属‘左道乱政’。左道乱政,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