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暗查饷部(第2页)
“朕不会让你这么容易地就把这个挑子给撂掉。”几息之后,朱常洛的声音竟突然缓和了不少。“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朕查览旧档案,知道你在藩台、巡抚的任上还是颇有惠政人望的,你家乡不也给你立了生祠吗。朕向来不喜欢一竿子把人打死,所以还给你一个痛改前非,实心用事的机会。朕希望你不要再因为畏惧人言,再犯懒政之过。今天你就回去,督促你手下的人把粮饷运到该运的地方去。”
短时间内,李长庚心情的大落大起,竟愣在原地没有立时回话。
“回话。”王安低喝道。
“臣遵旨!”李长庚这才凛然一抖。
“你回去吧。”朱常洛摆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长庚在公服的前襟上用力地磕了两下才站起身,垂着脑袋,面君后退。
“回来。”当李长庚的脚后跟将要退出梢间的时候,皇帝的声音又传了过来。“把你的辞表带走!”
“是!”李长庚一个激灵,连忙过来在绣着龙纹的靴子旁边拾起已被扯成两截的辞表。他无意间瞥了皇帝一
眼,发现皇帝正倚着扶手撑着脑袋默默地俯视着自己。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和大明的皇帝对视,他看不懂这个眼神,只觉得有一股凉意正侵蚀他的后背。
————————
短暂的会面结束之后,李长庚又被史方达从原路带了回去。
等朱常洛透过方格窗看见李长庚远离八字的形琉璃影壁之后,他也站了起来。
当他走出乾清门,进到院落,王安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敢问主子,为何不直接把李长庚撤下来换个新的饷臣?”
“换谁去?”一阵轻风吹来,撩得朱常洛下巴上的胡须微微晃动。
王安建议道:“也不必换谁去,孙师傅不就在天津吗,让巡抚衙门兼挑饷事也成啊。”
朱常洛摇头道:“孙师傅手上的事情已经够多了。他只要能按时把运到天津卫城的粮饷转运至饷部衙门就够了.”南书房的门没关,朱常洛和王安径直走了过去。见到皇帝,魏朝和刘若愚立刻起身。可他俩正欲迎上来行礼,却被朱常洛摆手止住了。
“.况且熊廷弼上任以来,督饷的差事一直是李长庚在办,这摊子交给别人,一时半会儿理不顺的。事情缓急有别,北关业已沦丧,努尔哈赤现已无后顾之忧。此番倾巢而出,绝不是在奉集堡下打一仗就能算了的,辽东地方的各类供应绝不能断。”
“就算辽地因为缺乏畜力而无法广泛地恢复自给,现在也不过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账,内库有钱,国家还支得起的。”朱常洛走到存放奏疏的架子旁,随手抽出一本奏疏就看了起来。“而且在饷事里边儿,应该不只有懒政的事情。粮秣军饷,漂没耗羡,这些项目自古以来都是贪赃枉法的重灾区。”
“主子,您是说,这个李长庚不止懒政,还粮饷大事上,上下其手了?”王安走到靠墙的炉子旁,从伺候炉火的小黄门手里接过温水壶,然后拎着水壶来到御案边,往皇帝常用的水晶杯里倒了大半杯温热的清水。
“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这不重要。”朱常洛飞快地看完了那本已经被王安读过一遍的奏疏,接着又换了一本新的继续阅读。“重要的是,这种链条只换一个节点是不够的,要挖就要把整个根子给挖起来。”
“若是因为贸然换人,从而导致饷部瘫痪,进而使整个辽东断饷断粮,让努尔哈赤抓住了机会,那才是得不偿失。”
“主子。喝口水吧。”王安用手掌心感受着杯体温度,确定不会烫嘴之后,才将之拿到皇帝的跟前。
朱常洛确实有些口渴了,他接过水杯,一口气喝了一半,接着又将杯子递还给王安。
“让锦衣”朱常洛顿了一下,改口道:“算了,还是先不用锦衣卫了,让东厂派些人马去北塘暗中调查。看看哪些人在这里边儿牟利了。假使李长庚只是懒政,得了教诲之后确实能实心用事,那么饶了他乃至重用他也不是不可以,毕竟先帝朝弹劾成风,想要自保也是人之常情。如果他是明知腌臜而故意放任,那过几个月再革他的职也不迟。可要是他贪了,贪到过分了,那革职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