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 作品

第842章 三朝要典是义理史学的巅峰(第3页)

  “今后治史,要以事实为先。可以有显有晦,却不可剪裁歪曲。”

  “只要把事实讲述出来,其中善恶曲直,人们自然能够分辨。”

  “不可在治史之时,不直书而加论断。”

  彻底判了义理史学的死刑,指明史学以后要如何发展。

  这番话语,旁人听着还没什么,钱谦益却想到了皇帝曾提到的实证史学,心中极为喜悦:

  之前他只是为了迎合皇帝说了几句话,没想到被送来如此大礼。

  皇帝说的治史要以事实为先,可不就是指实证史学吗?

  如果能把义理史学推翻、用实证史学取代,他钱谦益在史学上的地位,就有可能高于司马光、司马迁。

  这个光明的前途,让他的心情陷入狂喜——

  就算在经学上不如刘宗周,在史学上一定能超越。

  满怀动力之下,他积极支持皇帝的实证史学,认为义理史学,确实已走到了末路,应该被新的史学取代。

  有了他的带头,陈继儒、陈仁锡等人,同样附和起来。

  义理史学变得人人喊打,认为这种治史办法,已经应该抛弃。

  黄立极等《三朝要典》的编撰者,脸色则是一阵黑一阵白。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编撰的《三朝要典》,竟然成了义理史学的巅峰之作,甚至把这门学问判了死刑。

  连《资治通鉴》都被连累,地位开始下降。

  通鉴学这门在大明很流行的学问,开始走向衰落。

  如此变化,让他们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他们编撰《三朝要典》的时候,可从来没想过这一点。

  不过想想自己编撰史书时确实受前人影响,黄立极等人的心情又稳定下来,再想到自己正在编撰的编年史,他心中又有些得意:

  通鉴也是编年史,这门学问地位下降,他的编年史就能流行了。

  说不定再过些年,编年史学就有可能取代通鉴学。

  大明的史学,自此开始大变,完全脱离宋朝的痕迹,甚至独立于经学。

  请收藏本站:www.31ec1.lol。笔趣阁手机版:m.31ec1.lol